福建首座水煤漿熱電廠——石獅清源水煤漿熱電廠首臺機組4月11日啟動試運行。該項目坐落于中國重要的印染產業基地石獅市,制漿生產過程中年可消耗13萬噸印染廢水。項目達產后將年產水煤漿50萬噸,年發電量1.6億千瓦時,年供蒸汽量97萬噸。
據石獅清源科技總經理蘇千德介紹,水煤漿發電一般要經過制漿、鍋爐改造、發電和蒸汽利用等過程。目前正式啟動的是發電項目,發電后將直接接入電網,而發電中產生的蒸汽則直接供給印染等企業使用。石獅作為中國重要的印染產業基地,每天有大量生產廢水需要經過高成本處理達標后排入大海,如今這些廢水成了水煤漿生產的重要輔料,在制漿生產過程中每年可消耗13萬噸印染廢水。
泉州市經貿委項目部門進行過測算,工業鍋爐改燃水煤漿,燃燒效率可達95%~99%;陶瓷企業的熱風爐改用水煤漿后,燃燒效率可超過98%,且排放的煙氣二氧化硫含量較低,粉塵容易處理。如果將泉州地區198臺在用小型燃油鍋爐改用環保水煤漿,年可節省燃油15萬噸,減少二氧化硫生成量4000噸,企業年節省燃料成本超過3.2億元;如將泉州地區陶瓷行業在用的386臺熱風爐全部采用環保水煤漿代替,年可減少二氧化硫生成量25000噸。
據了解,在一期工程建設成功的基礎上,未來3年內,泉州市水煤漿的生產能力將擴大到年產200萬噸,水煤漿的應用也將從泉州地區目前在用的198臺燃油鍋爐開始,逐步推廣到沿海5個地區在用的近千臺燃油鍋爐。
有關專家指出,水煤漿技術目前尚處于成長階段,科研成果轉化為工業化運行還需經過磨合、補充和完善,作為示范項目難免會出現一些問題,需承擔一定的風險,但水煤漿作為一種低污染、低成本燃料,現已成為能源變革過渡期中的熱點。水煤漿產業化要走上健康發展之路,必須從技術研發、橫向及縱向配套、產業規劃、市場規范和制定政策等方面多管齊下,需要政府及管理部門、科研機構、生產企業、物流和用戶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