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50多個晝夜奮戰,全球首套磷石膏制粒狀硫酸銨工業化裝置上周在貴州甕福磷肥廠全線帶料打通流程,硫酸銨產品源源不斷地輸送到下一裝置進行深加工,變成高端新產品。這標志著備受業界關注的磷石膏制硫酸銨項目投料試車成功,甕福在磷石膏綜合利用方面取得又一項重大突破。其磷石膏廢渣綜合利用率由此從12%提升到28%,位于行業前列。
截至昨天發稿時,這套新裝置已生產出400多噸優質產品。甕福研發人員正在收集整理新裝置運行數據,為建設下一套25萬噸/年磷石膏制硫酸銨裝置提供更加科學的設計技術資料。
粒狀硫酸銨生產工藝和設備比較特殊,目前在我國尚未推廣,大部分生產廠家及科研院所僅作了一些技術研究和儲備。雖然國外有個別企業能夠生產,但產品不是高端的粒狀而是普通的粉狀,并且封鎖生產技術。甕福于2009年5月摸清了這項技術的理論及實驗、工業化生產的“脾性”,將現有的閑置老裝置進行局部改造和工藝技術調整,在工藝和設備運行條件復雜苛刻、試車難度非常大的情況下,成功打破了國外技術封鎖,生產出達到國際標準的合格產品。
2011年2月,該公司自主設計的全球首套磷石膏制粒狀硫酸銨裝置建成。這套年產能為25萬噸粒狀硫酸銨的新裝置每年能“吃掉”磷石膏固態廢渣60多萬噸(包含向泰福公司供應磷石膏原料)、天福公司二氧化碳廢氣8萬余噸,無“三廢”排放,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明顯。其工業化生產工藝在國內屬首例,開辟了磷石膏綜合利用的新途徑,填補了全球用磷石膏生產粒狀硫酸銨產品領域的空白,對促進我國磷化工行業技術進步、產業結構調整和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據了解,甕福馬場坪工業園區每年副產磷石膏大約350萬噸。此前,甕福雖然通過技術創新,研發生產出石膏砌塊、建筑石膏等綠色環保建筑材料系列產品,實現了部分磷石膏廢渣資源化,但磷石膏大部分仍進行堆存處理,不僅占用大量土地、浪費資源、增加生產成本,而且存在一定隱患,制約了工業園區發展。這套工業化裝置的投產為磷石膏廢渣中的硫、鈣資源以及二氧化碳廢氣中的碳資源找到了理想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