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從山東濟鋼化工廠了解到,由該廠和清華大學聯合改造實施的負壓蒸氨新工藝實現突破,裝置已經連續運行1個多月。與傳統的常壓蒸汽蒸氨工藝相比,新技術每年減少蒸汽用量數萬噸,顯著降低了蒸汽消耗,減少了污水處理費用。中國煉焦行業協會評價負壓蒸氨工藝是一項革命性的焦化剩余氨水蒸餾處理新技術。
蒸氨工藝是焦化、化肥等行業的常用技術,通過蒸餾塔處理氨水,從塔頂得到氨,塔底得到水,是個高耗能過程。濟鋼化工廠與清華大學合作,采用專業軟件模擬優化,進行系統工藝設計,利用氨水自身余熱能,并獨創了氨水蒸餾模型與開發的專用設備。他們于4月份成功實現連續負壓調試,工藝運行穩定。截至目前,在保持產品質量與常壓蒸氨相同的情況下,蒸餾溫度由105℃降至80℃;蒸氨塔塔頂壓力大幅降低;剩余氨水進料溫度由原來的80℃左右降低到目前的65℃左右,節能效果顯著。
據濟鋼化工廠有關負責人介紹,負壓蒸氨新工藝廢水處理量為40~50噸/小時,回收氨20噸左右/天,通過減壓蒸餾實現了低能耗、高效率、低成本的蒸氨生產,運行費用也大為降低。同時,負壓蒸氨還降低了設備材質要求,減少了設備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