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際油價居高不下、國內通脹壓力加大的當下,各地煉油企業生產經營步履維艱。記者5月10日采訪遼寧省經信委有關負責人了解到,作為全國煉化大省,一季度遼寧七大煉廠除一家煉制優質瀝青的企業盈利外,其余全部虧損,虧損額累計9.6億元。煉廠虧損拖累了該省石化行業整體效益,煉化行業已陷入產值增長、但煉得越多虧損越多的尷尬境地。
據遼寧省經信委柴利榮處長介紹,今年以來,受中東、北非局勢持續動蕩等因素影響,國際市場原油價格大幅上漲,創出近兩年多來的新高,3月份北海布倫特原油現貨平均價格達113.66美元/桶;5月9日紐約市場原油期貨價格依舊徘徊在100美元上方,收報102.55美元/桶。受國際油價上漲影響,雖然4月7日國家發改委再次對國內成品油價格上調,但在目前的原油價格條件下,我國原油、成品油價格仍處于倒掛狀態。
據悉,4月份,遼寧進廠原油價格接近目前國際市場5月份輕質原油的期貨價格。其中,撫順石化進廠原油價格6185元/噸,折合108.5美元/桶;大連石化進口原油價格122美元/桶。
另一方面,國內成品油價格與國際市場成品油價格差距很大。4月7日國內成品油調價后,汽油出廠價格提高500元/噸,達到8400元/噸;柴油出廠價格提高400元/噸,達到7770元/噸。但即便如此,國內汽油價格較國際市場低1134元/噸,柴油價格較國際市場低1272元/噸。
據測算,在目前的原油價格條件下,國內成品油價格再上調500元/噸左右,煉油企業方可達到盈虧平衡。以撫順石化為例,目前該廠煉油盈虧平衡點為102美元/桶原油,汽、柴油價格再上調450元/噸可達到盈虧平衡;大連石化需汽、柴油價格再上調500元/噸可達到盈虧平衡。如果原油價格沒有回落,成品油價格上調無法到位,遼寧煉廠虧損面將繼續擴大。
柴利榮指出,當前無論是煉廠還是政府,都承認財政補貼與提高成品油價格是煉廠擺脫虧損的主要路徑。但是政府補貼只是短期應對之策,在石油價格市場化的大背景下,理順國內能源價格體系是解決問題的根本,這也是扭轉遼寧等煉油大省石化行業效益下滑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