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規劃》確立的目標,到2015年,皖江地區生產總值將比2008年翻一番半以上,人均地區生產總值超過全國平均水平;化工、裝備制造、汽車、家電、高技術產業、冶金、建材等八大產業銷售收入超過千億元。在安徽省積極改造傳統產業、推進化工等重點產業轉型升級中,大力優化鹽化工,成為“十二五”產業發展一大亮點。
安徽省是鹽、煤資源大省。安徽化工行業雖然企業數量不少,但產品產量在全國位居前三名的基本沒有。比如燒堿,安徽最大的一家氯堿生產企業年產量只有15萬噸。又如,安徽的復合肥生產企業至今沒有超過年產量達100萬~200萬噸的。產業集中度不高,初級化工產品占比偏高,綜合能耗和物耗與全國先進水平存在不小距離,這些都是安徽化工行業客觀的現實。按照安徽省發改委有關官員的話,安徽化工產業改造升級迫在眉睫。
“十二五”期間,安徽省將依靠煤炭和鹽礦資源,優化投資,做大做強化工產業。最近,煤化—鹽化一體化項目落戶定遠縣,這是安徽省迄今為止投資規模最大的工業項目,可以用“世界級”來形容這一工業項目,對于充分發揮皖北、皖東資源優勢和區位優勢,加快安徽工業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淮北礦業、中國成達工程公司、中鹽東興鹽化公司等5家企業共同組建的華塑公司項目,概算總投資約160億元,其中一期工程投資75億元,是安徽省最大的鹽化工企業。華塑公司地處皖江經濟帶區域內,地理位置優越。華塑公司依托定遠縣東興鹽礦的巖鹽資源和巢湖市楊家嶺礦區的石灰石資源,借助“兩淮”地區豐富的煤炭資源,將建成年產100萬噸聚氯乙烯、140萬噸電石、76萬噸燒堿、230萬噸電石渣制水泥的龐大產業集群。華塑公司自備3×300兆瓦熱電站、采輸鹵、石灰石礦山、鐵路專用線等配套工程也在加快推進。
與此同時,安徽省十分注重與央企合作,以加快實現化工產業的轉型升級。中鹽安徽紅四方公司依托中國鹽業總公司,在合肥化工園區總投資114億元,建設合成氨、熱電、燒堿及糊樹脂、保險粉等項目。中鹽紅四方合肥化工園區項目計劃2015年完成,屆時將形成年化工產品總量360萬噸、銷售收入超過150億元的產業規模,建成“國內一流、國際先進”的煤鹽一體化、產品精細化的循環經濟型化工產業基地。
作為亞洲最大的鹽業企業,中鹽總公司也正在謀求告別“世代唯鹽”的傳統格局,延伸鹽化工產業鏈,形成東、中、西鹽化聯動的新基地。基于這樣的背景,已初步形成了鹽化工、煤化工、精細化工、農用化工等產業集群的合肥市,與中鹽總公司簽訂了化工企業重組搬遷合作協議,以建設具有地方特色的大型鹽化工和精細化工基地。由中鹽總公司控股、合肥市工業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參股組建的中鹽安徽紅四方公司,吸收合并安徽氯堿化工集團、合肥四方化工集團、安徽海豐精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等企業的優質資產,以期實現產業的快速集聚與做大做強。
目前,合肥已成為中鹽總公司在全國投資興建的三大鹽化工生產基地之一,合肥市屬化工企業搬遷工作也加快推進,中鹽總公司和合肥市形成了聯動雙贏的局面。合肥鹽化工基地按照一體化理念發展化工產業集群,將形成以鹽化、農化、精細化工為主體的多元化工產業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