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期間,山西省累計征收排污費總額突破100億元,居全國前列。其中,焦炭生產排污費總額達到60億元,5年分別以7.4億元、18.5億元、16.88億元、9.52億元、7.2億元連續蟬聯全國第一。5月10日,山西省環境執法工作會議召開,稱此排污費“成績”來之不易,提出要繼續深入開展排污申報與排污費征收工作。
60億元的排污費總額,在國內很多地方排污費征收難的背景下,引起關注。為什么會有這么多的排污收費?是怎樣實現的?本報記者進行了調查。
在山西省焦炭集團公司企劃部辦公室看到,這里的工作人員只要輕輕一點鼠標,全省每個焦化企業的應征收額和已上繳數一目了然。這些本來應該是征收主體省環保部門掌握的“秘密”,為什么會在這里看到呢?
2002年,國務院常務會議就通過了《排污費征收使用管理條例》,并從2003年7月1日開始實施。山西省也欲通過征收排污費的方式來改善污染狀況,該省環保局也曾委托省有關部門征收過,但由于沒有相應的監管手段,導致不少焦炭企業偷排污、少繳費,收效甚微。2003年焦炭排污費征收不足3000萬元。按照排污費征收辦法測算,2004年應征收排污費15億元左右,而實際征收還不足2億元。連續幾年下來,僅征收了幾億元。
怎么辦?強化征收主體成為不二選擇。山西省政府常務會議決定,從2007年起,在環保部門征收主體地位不變的情況下,委托山西省焦炭集團公司代征焦炭生產排污費。由環保部門委托省焦炭集團公司代征排污費,意圖很明顯,就是利用焦炭集團的有利條件,強強聯手、優勢互補、嚴格把關、堵住漏洞,從而實現焦炭生產排污費的足額征收。
與此同時,為了規范排污費征收管理,該省各級環保部門均建立了排污收費標準、排污量核定和排污收費額公示制度,收費文書、臺賬及檔案管理更加規范。排污申報與排污收費工作全部使用《排污費征收管理系統》軟件進行管理,省、市兩級全部使用軟件進行排污申報和排污收費數據匯審。各級環保部門進一步加大對焦炭企業排污費的核查、核定的力度,確保足額征收。
山西率先在全國實施了按噸焦征收排污費的辦法。該省財政廳、省物價局、省環保局聯合出臺文件,及時調高了焦炭生產排污費征收標準,《山西省焦炭生產排污費暫行收費標準》規定,按機械化焦爐的炭化室高度、環保設施配置及運行狀況進行分類,收費標準從噸焦18元到200元不等。炭化室高度4.3米及以上的大型機焦爐,凡建有污染防治設施和化工產品回收設施,且運行正常的,排污費按噸焦18元征收。沒有建設污染防治設施和化工產品回收設施的,排污費按噸焦80元征收。
在調查采訪中了解到,此收費標準的執行,使得焦炭生產排污費的征收大幅提升,同時推動了全省焦化企業的節能減排。一些大型企業購置上馬了污染防治設施和化工產品回收裝置,因此上繳排污費一直執行的是最低標準18元/噸,而未達到標準的按照高標準執行。
如臨汾市洪洞縣有一家焦化企業的焦爐炭化室高度雖然在4.3米以上,但未能回收化工產品,其焦炭年產量為170萬噸,按照新標準每噸焦征收排污費80元計算,每年就要繳納排污費1.36億元,是以前繳費的3倍之多。這類焦化企業面對排污費征收的高標準、成本的高增加,最艱難的選擇就是上環保設施和化工產品回收裝置,達到排放標準,否則只能關閉。
高額的排污費確實對焦炭企業的減排起到了促進作用。目前,山西全省焦炭企業已由2007年初的377家下降為現在的227戶,關閉淘汰的150家焦化企業中絕大多數是因為環保設施不完善或不能正常運轉,不能回收化工產品,而又無法承受高額排污費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