簽約10年,履約7年,我國已實現了全面禁止殺蟲劑類POPs(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生產、使用和進出口第一階段的履約目標,POPs污染防治和履約工作初嘗勝果。與此同時,通過履約,跨越性地促進了我國環境保護事業的推進,POPs污染防治已成為國家環境保護“十二五”規劃的重點領域之一。這是5月23日在北京舉行的POPs簽約10周年宣傳活動啟動儀式上傳出的消息。
為了使POPs的控制、削減、淘汰系統化、常態化,我國“十二五”環境保護規劃中,已將POPs污染防治作為四大重要領域之一。環境保護部還啟動了編制與POPs相關的“十二五”專項規劃,即《全國主要行業POPs污染防治“十二五”規劃》和《國際環境公約履約“十二五”規劃》,指導地方完成省級POPs“十二五“污染防治規劃的編制,并獲得省政府的批準。目前,POPs污染防治“十二五”規劃已編制完成,即將進入征求意見階段。
環保部污防司巡視員、國家履約協調辦副主任李新民表示,“十二五”期間,我國將把履約、POPs污染防治與轉方式、調結構、控排放、抓治理有機結合起來,以優先整治高風險,集中整治重點區域、主要行業和企業污染為主線,控制重點行業和地區二口惡英類POPs的排放,解決高風險POPs廢物和污染場地問題,建立全過程管理保障機制,保證人體健康和環境安全。
據了解,作為公約首批簽約國,中國于2001年5月23日簽署了《斯德哥爾摩公約》,公約于2004年11月11日對中國生效。10年來,對于POPs從鮮為人知到備受關注,從底數不清到初步掌握現狀,從無從下手到削減措施和治理技術的多樣化,我國在POPs污染防治和履約工作方面已經取得了明顯成效。通過開展全國POPs調查工作,初步摸清了有關行業和企業二口惡英主要排放源基礎數據、重點省份殺蟲劑和多氯聯苯廢棄物及污染場地特征;初步構建了POPs環境污染防治監督和管理框架;開展了一批殺蟲劑類POPs削減和替代、POPs廢物處置技術示范、二口惡英類POPs排放重點行業減排技術示范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