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十年全球經濟版圖發生了重大變化。而中國則是變化最顯著的國家,中國共產黨將迎來建黨90周年。目前中國的外匯儲備超過3萬億美元,并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放貸國,其向發展中國家提供的貸款規模甚至超過了世界銀行。
美國媒體報道稱,如果將全球經濟比喻為桌面游戲<<大富翁>>,那么中國則擁有最多的現金,占全球GDP四分之一的美國則擁有最多的房產。但是美國花費的每一美元中就有40美分是借來的,所以美國所賺的錢中很多都用于支付貸款利息,而中國持有美國的大量債務。
多米尼克·隆巴迪是華盛頓智庫布魯金斯學會的國際貨幣專家,他說:“顯然,中國已成為美國最重要的債主。這使得中國能夠在雙邊談判中施壓,這也正是我們在中美兩國關系中所看到的。”
預計中國10年后為最大經濟體
前世界銀行中國局局長黃育川現在是位于華盛頓的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的亞洲問題專家,他說:“中國現在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是全球最大的出口國。人們預計中國將在10到15年后成為世界最大的經濟體。”
以每年大約8%的速度增長,中國已成為經濟強國。隆巴迪說,如果沒有中國的經濟增長,2007年金融危機后的全球經濟將比現在的狀況糟糕得多。隆巴迪說:“中國經濟的增長支持了整個全球經濟的增長。”
文章稱,近來中國在發揮它的影響力,向深陷債務危機的希臘進行投資,中國擔心歐洲經濟危機可能對其以出口為導向的經濟造成損害。
但是中國的貨幣政策受到批評。批評人士指出,北京低估人民幣幣值,使得其出口商品較為便宜。盡管去年中國保證要改革匯率政策,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上升了5%。美國方面表示,北京低估人民幣匯率,造成美國對中國巨大的貿易逆差以及美國大量制造業工作的流失。
不過,卡內基基金會的黃育川認為,人民幣升值會使其低成本商品市場消失,從而迫使中國采取日本的模式,即在高端和技術產品市場與美國競爭。
黃育川說:“在我看來,(人民幣)匯率升高將造成中國與美國的貿易摩擦增多而不是減少。實際上可能對美國消費者有害而不是有利。誰能從人民幣升值中獲益呢?那就是其它新興市場國家。”
黃育川還說,美國企業不會在本土創造就業機會,而是會在其它地方找到廉價勞動力。
黃育川說:“他們沒有在美國創造就業機會,因為這些零部件是在全球各個地區生產,包括中國,所以美國人民其實感受不到什么日常利益。但是這些美國公司在獲利。”
文章援引分析人士指出,中國之所以是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貨幣幣值低估是一個原因。中國的每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僅為4000美元,貧富差距在擴大,通脹水平在上揚。經濟學家多米尼克·隆巴迪警告說,上述因素可能給中國造成麻煩。隆巴迪說:“中國當前的這種模式是不可持續的。”
中國的中央銀行表示,可能需要進行更多匯率改革以解決這些問題。中國央行還在設法將其外匯儲備投資多元化,以便讓人民幣更有可能替代歐元和美元。
然而,中國在世界上的獨特地位在于中國自己承認,其持續的經濟成功有賴于健康的全球經濟,即一個有能力購買其產品的全球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