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環保總局對外經濟合作辦公室副主任溫武瑞近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自1987年生效的《蒙特利爾議定書》強制性逐步淘汰氟制冷劑以來,截至2010年底,發達國家在淘汰了含氟量為高級的制冷劑基礎上,又已將含氟量為中級的制冷劑淘汰。
溫武瑞介紹說,按照締約國對《蒙特利爾議定書》的履約進程,氟制冷劑的淘汰順序為:含氟量為高級的制冷劑(全氯氟烴)被含氟量為中級的制冷劑(氫氯氟烴)替代,含氟量為中級的制冷劑被含氟量為低級的制冷劑(氫氟烴)替代,含氟量為低級的制冷劑最終被無氟制冷劑替代。
據統計,1997年,在發達國家率先淘汰了含氟量為高級的制冷劑之后,含氟量為中級的制冷劑其生產量和消費量每年以超過20%的速度遞增。21世紀初,在蒙特利爾議定書多邊基金的資助下,中國建立了一大批含氟量為中級的制冷劑生產企業。并在2007年淘汰了含氟量為高級的制冷劑。但是很快含氟量為中級的制冷劑的致命傷——溫室效應影響指數較高的問題被發現。于是,含氟量為中級的制冷劑也進入了被淘汰的行列。2007年9月,經修正的《蒙特利爾議定書》明確2030年完成其淘汰。
溫武瑞表示,歐盟已于2002年全面禁止使用,日本已于2004年開始禁止使用,美國也于2010年起全面停止其生產和消費,而中國才剛剛開始。我國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含氟量為中級的制冷劑生產和使用國,其產量占到全球的65%,使用量占到全球的40%。根據《蒙特利爾議定書》的規定,2013年發展中國家含氟量為中級的制冷劑生產和使用分別凍結在2009和2010年兩年平均水平,2015年在這一凍結水平上削減10%,2020年削減35%,2025年削減67.5%,2030年實現除維修和特殊用途以外的完全淘汰。我國作為發展中國家,要嚴格履約。
溫武瑞同時表示,在國際市場上,目前發達國家將含氟量為低級的制冷劑作為含氟量為低級的制冷劑的替代品。日本市場已經全面采用含氟量為低級的制冷劑作為空調制冷劑;歐洲超過40%的市場接受了該產品;美國也已逐步接受。但是其只是過渡產品,并不是完美替代品,因為含氟量為低級的制冷劑雖對臭氧層破壞為零,但其造成的溫室效應依然嚴重,未來無氟制冷劑將是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