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江西宜春銀鋰新能源有限責任公司與宜春學院聯合完成的低成本綜合利用宜春鉭鈮尾礦鋰云母制備電池級碳酸鋰的變溫碳化新工藝研究項目,上周通過江西省科技廳組織的成果鑒定。該項目針對鉭鈮尾礦鋰云母的特點,采用變溫碳化法新工藝低成本制備高純度碳酸鋰,為我國鉭鈮礦尾礦鋰云母資源綜合利用、鋰云母制備電池級碳酸鋰提供了一條低成本、無污染的工藝路線。
據介紹,采用變溫碳化法新工藝制備高純度碳酸鋰,鋰的浸出率和回收率分別為95.7%、85.9%。與鋰云母氯化焙燒法、混合堿壓煮法、硫酸鹽法等工藝制取碳酸鋰相比,采用變溫碳化法制備1噸電池級碳酸鋰的綜合成本只有混合堿壓煮法的45.27%,硫酸鹽法的50.79%,氯化焙燒法的54.61%,生產過程基本無“三廢”排放。
據了解,宜春素有“亞洲鋰都”的美譽。不過,宜春這個鋰電行業里的區域新兵目前擁有的只是資源優勢,打造一條完整產業鏈的夢想一直遭遇技術、資金上的瓶頸,宜春鉭鈮尾礦鋰云母只能用于燒制低附加值的玻璃、陶瓷。
該項目負責人宜春學院江西省天然藥物活性成分研究實驗室主任、銀鋰公司董事長陸云華教授帶領課題組,針對宜春鉭鈮尾礦鋰云母的特點,研發設計出變溫碳化法新工藝,利用宜春鉭鈮尾礦鋰云母制備出高純度碳酸鋰,同時還制備出明礬、石膏、硫酸鋁銫、硫酸鋁銣、硫酸鈉、氟化鈣、高純硅砂等系列副產品。采用新工藝制備的碳酸鋰產品,經國家無機鹽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檢測,3次送檢產品純度分別為99.59%、99.76%和99.95%,分別達到電池級或高純級碳酸鋰的國家標準,其中鈣、鎂、鐵等14種雜質含量技術指標均達到相關國家標準。
據銀鋰公司總經理鄒輝飛透露,依托該項目,他們已自行設計了一條日產1~1.5噸電池級碳酸鋰的工業化連續生產線,目前設備正在安裝調試,預計今年9月試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