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礦山整合與礦區環評等影響,江西贛州地區的稀土礦已經基本停產,冶煉分離企業也用完了今年的指標,面臨“無米之炊”的境地。全國南方地區最大稀土基地贛州的稀土產業何去何從?21日在贛州召開的中國稀土市場投資發展論壇上,有專家提出,保護稀土資源不應是總量控制,而應擴大稀土下游應用,讓稀土資源價值最大化。
今年8月下旬,贛州市下達了鎢、稀土礦開采總量控制指標,提出7項舉措對現有礦山進行整改和環境評估,本著“通過一家,開啟一家”的原則對礦山進行整合。贛州市政府要求,贛州下轄3個稀土礦主要產區寧都、贛縣和信豐計劃全年停產。
贛州市稀土行業協會秘書長、贛州稀土礦業公司副總經理賴兆添接受記者采訪時介紹,實際上,目前贛州大部分稀土礦產區都已經停產了。他表示,對于贛州市規定的寧都、贛縣和信豐等幾個稀土礦主產區全年停產的計劃,公司將嚴格執行,一律停產。
據了解,今年前8個月,贛州地區的稀土礦產品產量為5569噸,七八月份整個贛州地區原礦開采僅為500噸,而根據年初國土資源部下達的生產指令性計劃,贛州地區今年的生產指標為9000噸。“今年的礦產開采指標都不一定能夠完成。”江西省稀土協會常務副秘書長饒勇介紹。
相比之下,贛州地區的分離冶煉指標卻已經用完,大批的冶煉分離企業已經停產或另尋出路。據悉,贛州稀土分離企業的年分離能力達到4萬噸,遠遠大于國家給贛州下達的稀土開采指令計劃。稀土礦山停產,讓原本就捉襟見肘的稀土分離企業雪上加霜,不得不大面積停工。此外,停產還波及到了浙江、江蘇、山東等地的稀土下游應用企業,如節能燈行業就是重災行業。
對贛州稀土產業“停擺”,國家發改委國際合作中心財務總監吳瓊認為,當前的停滯未必是一件壞事,在經歷價格快速上漲之后,整個行業需要冷靜一下頭腦,重新思考。
江西省稀土學會副秘書長孟慶江則認為,當前的“停擺”并不利于稀土產業的發展,保護稀土資源不應是總量控制,而應該是繼續推廣稀土在國內的使用,提高稀土下游產業的利用效率和產品質量,擴大稀土用途,真正地使稀土價值得以發揮。孟慶江指出,稀土產業本身的產值并不高,而稀土下游諸多產業產值遠遠超過了稀土行業的產值。如果還是采取總量控制的方式保護稀土資源,將對下游產業產生較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