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行業歷來有“金九銀十”一說,但今年似乎是個例外。記者昨日從業內機構了解到,自9月以來,化工行業非但“金九”沒有兌現,“銀十”似乎也岌岌可危,多個基礎化工品在10月初的“開門紅”已然落空,其中己二酸“受傷”最深,掛牌價大跌3000元/噸。
據大宗商品資訊機構中宇資訊昨天向本報提供的數據顯示,國慶長假之后國內多數產品延續了震蕩向下趨勢,烯烴、芳烴、增塑劑及塑料產品繼續受壓制,市場交投清淡。在全球經濟環境疲弱、國內通脹壓力較大的雙重壓力下,大宗化工品近期或繼續走弱尋底。
其中,作為最主要基礎化工品之一的純苯外盤在長假期間先是跟隨原油暴跌,但此后原油期貨的反彈卻仍未能刺激純苯價格跟漲,同時歐美市場的疲軟也對亞洲純苯市場形成打壓。目前,亞洲純苯供應相對平穩,但亞洲至歐美市場的套利窗口長期關閉。在上游原料及外盤打壓下,中石化掛牌價格節后均下調300元/噸,預計短期國內純苯市場依舊低迷。
甲苯市場則在節后呈現震蕩拉漲態勢,成交氣氛尚可。但歐債危機懸而未決,美國經濟前景不明朗,持續動蕩的外圍環境仍壓制甲苯整體需求,長線看將延續僵持震蕩格局。
苯乙烯在國慶節后也形勢偏空。粗略統計,國慶期間有3.7萬多噸進口船貨和8000噸內貿船貨抵港,這使得國內港口庫存迅速被推高到9.5萬噸附近,對市場形成壓力。加上低價貨源沖擊現貨市場以及殼牌、獨山子等裝置重啟,使得現貨市場陸續收跌。
此外,節后國內苯酚、丙酮、環己酮市場也跌勢不止,石化廠家頻頻下調出廠報價,預期后市難有改觀,維持弱勢下行。其中,丙酮市場場內可售現貨量逐漸增加;環己酮市場延續低迷,部分廠家實際出貨價格明穩暗降,而下游己內酰胺和己二酸市場需求亦難有利好消息傳出。
國內正丁醇市場則于節后加速下滑。據悉,國慶期間大量國外船貨補充,港口庫存壓力迅速上升,但下游丁酯節后開工以及終端需求恢復緩慢,部分廠家甚至在產品銷售形勢甚為低迷情況下停工,與市場心理預期出現落差。業內預期正丁醇年內價格新低將在10月重新確立。
相比之下,國內己二酸市場更“受傷”。受終端鞋廠、革廠資金壓力加劇影響,加之溫州地區部分中小企業資金鏈斷裂,使得市場擔憂增加,PU漿料廠訂單多是降了又降,國內主要己二酸供應商單邊支撐破裂,10月掛牌價大幅下調3000元/噸。這導致下游接貨更為謹慎,華東市場快速跌至14000-14500元/噸,價格已與年度低點持平。業內認為國內己二酸市場疲態短期內將延續,但跌勢或在買賣雙方相持下趨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