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由中科院大連化物所潔凈能源國家實驗室自行設計完成的5000立方米/天煤制天然氣甲烷化工業中試裝置在河南義馬氣化廠氣源條件下連續穩定運行超過1000小時,這是我國在煤炭潔凈利用領域的又一次新突破。
煤制天然氣與其他煤化工路線相比,具有流程短、水耗少、能量效率高等優勢,是我國煤炭轉化的優選途徑之一。尤其在我國水資源相對緊缺、而煤炭資源非常豐富的中西部產煤大省具有更明顯的技術優勢和推廣意義。
甲烷化技術是煤制天然氣項目的關鍵核心技術。但長期以來,甲烷合成技術和甲烷化催化劑合成技術均掌握在發達國家手中。此前國內煤制天然氣的工藝流程從空分到最后的環保環節,除了甲烷化工藝技術尚未取得突破外,其他部分均采用了國產的技術和裝備。由于國內甲烷化技術及催化劑尚沒有大規模工業化的運行經驗,因此,國內煤制天然氣項目只能高價位引進國外技術、工藝包和催化劑。
大連化物所歷經5年的科研攻關,自主創新成功開發出具有耐高溫水熱穩定性的完全甲烷化催化劑,并在實驗室完成了8000小時壽命實驗。以此為基礎,潔凈能源國家實驗室能源環境工程研究組集成設計了合成氣完全甲烷化工業中試裝置,并在河南義馬氣化廠工業氣源條件下,圓滿完成了1000小時的連續穩定運行。該裝置的成功運行,為我國下一步工業應用及推廣奠定了堅實基礎,也將引領煤制天然氣行業快速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