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國家發改委正式下發《關于發展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的指導意見》。意見指出,“十二五”期間建設1000個左右天然氣分布式能源項目,并擬建設10個左右各類典型特征的分布式能源示范區域,意見專門提出電網方面要加強對天然氣分布式能源并網的配合,并提出今后將在財政、標準等多方面,進一步對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的支持。
財政給予支持
意見給出的目標是:2015年前完成天然氣分布式能源主要裝備研制。通過示范工程應用,當裝機規模達到500萬千瓦,解決分布式能源系統集成,裝備自主化率達到60%;當裝機規模達到1000萬千瓦,基本解決中小型、微型燃氣輪機等核心裝備自主制造,裝備自主化率達到90%。到2020年,在全國規模以上城市推廣使用分布式能源系統,裝機規模達到5000萬千瓦,初步實現分布式能源裝備產業化。
意見指出,中央財政將對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發展給予適當支持,各省、區、市和重點城市可結合當地實際情況研究出臺具體支持政策,給予天然氣分布式能源項目一定的投資獎勵或貼息。通過合同能源管理實施且符合相關稅收政策要求的天然氣分布式能源項目,可享受相關稅收優惠政策。
除此之外,有關部門以及各地區還將研究制定天然氣分布式能源專項規劃,并與城鎮燃氣、供熱發展規劃統籌協調。
電網需加強配合
天然氣分布式能源是指利用天然氣為燃料,通過冷熱電三聯供等方式實現能源的梯級利用,綜合能源利用效率在70%以上,并在負荷中心就近實現能源供應的現代能源供應方式,是天然氣高效利用的重要方式。
我國天然氣分布式能源起步較晚,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安裝地點為醫院、賓館、寫字樓和大學城等,主要采用“不并網”或“并網不上網”的方式運行。
據中國電機工程學會熱電專業委員會高級顧問王振銘統計,我國已建成的天然氣分布式能源達500萬千瓦,其中絕大部分孤網運行,這其中的主要原因就在于,由于技術、標準、利益、法規等方面的問題,電網對于接納分布式能源并網并不熱衷。
針對此問題,此次意見專門提出,各地和電網企業應加強配電網建設,電網公司將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納入區域電網規劃范疇,解決天然氣分布式能源并網和上網問題。國家發改委、能源局還將會同有關部門、電網企業及單位研究制定天然氣分布式能源電網接入、并網運行、設計等技術標準和規范,價格主管部門會同相關部門研究天然氣分布式能源上網電價形成機制及運行機制等體制問題。
有機構認為,在相關政策的推動下,涉及余熱發電鍋爐、溴冷機等分布式能源設備與從事合同能源管理類的相關上市公司,將從這1000個項目中充分獲益,其中,雙良節能是溴冷機余熱利用龍頭,杭鍋股份、華光股份則從事余熱發電鍋爐制造,而泰豪科技等從事合同能源管理類的公司,也可以從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的大發展中獲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