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重大新藥創制辦公室副主任詹啟敏14日在天津開發區舉行的第二屆國際生物醫藥外包研討會上表示,我國生物醫藥研發在“十二五”期間將由仿制重點向創制方向轉變。借助“國家重大新藥創制”支持,這一進程將提速。
詹啟敏在會上表示,近年來我國生物醫藥產業取得了長足發展,其速度遠超其他醫藥子行業。當前,我國醫藥研發正經歷由仿制向創制轉變的時期,科技部、衛生部等11部委共同啟動設立“國家重大新藥創制”體系,吸引具有自主創新技術的企業參與國家重大科技專項,支持企業研發創新和實現產業化,從而推動國家生物醫藥產業科研和發展,這為國內新藥創制提供了機遇。
他介紹,“十一五”期間,我國重大新藥創制目標超額完成數量指標,部分新藥接近國際先進水平。現有39個品種獲得新藥證書或提交入院申請,有23個藥物完成全部臨床試驗,還有近800個品種項目處在不同的研發階段。同時,我國初步建立了藥物創新體系,并突破了一批重要的關鍵技術,在新藥發現、藥物合成、藥物質量控制等方面均有明顯進展。
“十二五”期間,我國“重大新藥創制”專項將獲中央財政下撥資金100億元,配套資金300億元。專項戰略重點包括創新藥物研究開發、藥物大品種技術改造等。惡性腫瘤、心腦血管疾病、神經退行性疾病、糖尿病、肺結核等10類重大疾病藥物的研發是創制資金支持重點。“十二五”期間,醫藥工業發展目標為總產值年均增長20%,到2015年達到3.1萬億元。
為實現這一目標,詹啟敏建議,進一步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建立高水平的企業創新體系,使企業真正成為投入的主體、研發的主體。積極建設利用好新藥創制大平臺,凝聚培養一批創新創業人才。同時,不斷提升自主創新水平和開放合作力度,與國外開展新藥臨床試驗的交流合作等新機制,加速藥物研發國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