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嫁接”方式,將風能等新能源與煤炭等傳統能源產業巧妙結合,可以突破當前我國煤炭清潔利用和風能利用遭遇的瓶頸,將這些能源產業具有的資源優勢轉變為真正的產業優勢。這是記者從10月21~23日在北京召開的第三屆中國能源科學家論壇上了解到的。
在論壇上,中國能源學會副會長、國家“973”風能項目首席科學家顧為東提出了一種有效利用能源的新思路。他介紹說,煤炭和風能是我國最具資源優勢的兩大能源產業,但這些能源產業并未成為優勢產業,煤炭清潔利用由于二氧化碳排放量大、耗水量高的特點受到詬病;風能則由于發電量不穩定,無法順利并入電網造成浪費。因此,采用非并網風電與煤炭清潔利用等產業進行嫁接,可以將能源資源優勢變為產業優勢。
顧為東具體分析說,非并網風電就是不通過電網,直接將風電應用于通過技術創新能適應其特性的終端用戶,例如大規模海水淡化、規模化制氫、鹽化工氯堿產業、風/煤天然氣系統等。
在海水淡化方面,利用風電進行海上大規模海水淡化,由輸電上岸變為輸淡水上岸,這樣還可節省風電場投資達25%~35%,提高風電利用效率10%~15%。我國計劃明年在渤海灣地區,利用1臺1.5兆瓦風機,建設日產20000噸的風電海水淡化示范工程。
在風/煤天然氣方面,采用風/煤天然氣系統的關鍵技術——利用風電直接制氫,省去空分、變換、分離等過程,使煤制天然氣效率提高250%,耗水量減少38%,煤制天然氣成本下降43%左右。目前,風/煤天然氣項目已在江蘇省支持下與香港中能集團合作,建設年產20億立方米煤制天然氣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