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辛醇產能過剩的風險正日益顯現。”中國塑協塑料助劑專委會副理事長龔瀏澄近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達了他的擔憂,“近兩年辛醇產能增長加快,有超過10家企業在新建生產裝置,預計裝置建成后,總產能將達到235萬噸;而作為其下游的增塑劑行業發展步伐遠遠落后于這一速度,預計到2015年,國內對辛醇需求也只有120萬噸。”
龔瀏澄介紹說,目前我國采用羰基合成法生產辛醇的企業有8家,現有辛醇生產廠家的年生產能力為107.1萬噸。近年來,隨著中國大陸聚氯乙烯軟制品產量的快速增長,增塑劑鄰苯二甲酸二辛酯(DOP)、對苯二甲酸二異辛酯(DOTP)用量也隨之上升,帶動了原料辛醇的需求量不斷攀升。一些企業開始新建、擴建辛醇裝置,國內辛醇行業迎來了一個發展高峰。目前在建裝置有:中石油成都公司丁辛醇33萬噸/年(辛醇8萬噸/年)、藍帆集團辛醇14萬噸/年、南京惠生化工有限公司丁辛醇25萬噸/年、煙臺萬華集團丁辛醇25萬噸/年、兗礦國泰化工有限公司15萬噸/年丁醇、中國石油安慶分公司25萬噸/年丁辛醇(其中辛醇11萬噸/年)、江蘇三木集團丁辛醇30萬噸/年、菏澤東方化工有限公司辛醇10萬噸/年、山東博斯騰醇業有限公司丁辛醇22.5萬噸/年、中國石油大慶石化公司辛醇擴產到18萬噸/年。這些新增辛醇總計產能超過130萬噸/年,預計2012~2013年前后建成投產,屆時國內辛醇總產能將達到235萬噸/年。
而下游增塑劑市場的發展卻沒有那么樂觀。辛醇主要的用途就是生產增塑劑,在辛醇的消費總量中,78%用于生產DOP,16%用于生產DOTP,己二酸二辛酯和癸二酸二辛酯及丙烯酸辛酯等產品合計消費6%的辛醇。據統計,2010年我國增塑劑對辛醇的消費總量為110多萬噸。其中,DOP、DOTP的表觀消費量150萬噸,消耗辛醇105萬噸;丙烯酸及其酯類產品以丙烯酸丁酯為主,丙烯酸辛酯消費量較少,估計年耗辛醇5萬噸左右。
據龔瀏澄回憶,幾年前我國辛醇確實出現過供不應求的局面。2004年前,我國辛醇生產能力低,而消費量不斷增加,自給率呈逐年下降趨勢。到2004年,隨著國內幾套規模較大的丁辛醇裝置相繼投產,國內辛醇的自給率已恢復到60%以上。近幾年,我國辛醇每年進口量保持在25萬噸左右。2009年,雖然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辛醇的進口仍然保持強勁勢頭,全年進口辛醇46.35萬噸。進口量的增加刺激了企業投資新建裝置熱情。預計到2011年年底,隨著國內幾套新建裝置的平穩生產,我國辛醇基本可實現自給,進口量將會大大減少。
龔瀏澄預測,辛醇產能擴張速度遠遠超過了需求的增長速度,因此,國內辛醇市場很快將由供不應求轉為產能過剩。 “十二五”期間我國增塑劑行業將保持平穩發展趨勢,特別是隨著環保增塑劑應用量的增長,當前主流品種DOP的消費量將逐步減少,而DOTP的消費量將會增長,到2015年,我國對辛醇的需求也只有120萬噸左右,遠低于辛醇的供給能力。隨著新建及改造的幾套裝置投入使用,國內辛醇市場將由短缺變為過剩,由此帶來的行業開工率低、市場競爭激烈、企業經營困難等弊端將逐步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