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煤化工產業產能過剩越來越嚴峻的時候,中國煤化工“領頭羊”之一兗礦集團近期卻在該領域持續發力。
兗礦集團副總經理張鳴林日前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稱,兗礦集團正在大力發展煤化工,未來將在煤基多聯產等方向持續發力。他透露,該集團目前多個項目已進入試車階段,明年初或迎來煤化工產能爆發。
據張鳴林介紹,2011年前三季度,該集團銷售收入已達到559億元,利稅總額138億元;預計該集團2011年全年銷售收入將增至800億元,利稅總額達200億元以上。
張鳴林告訴本報,兗礦集團于2008年在貴州開陽縣建設的年產50萬噸的合成氨項目日前已竣工,目前正在試車當中,預計明年一季度投入生產。該項目是與貴州開磷集團配套的項目,雙方相互參股。
另外,兗礦集團新疆煤化工公司在烏魯木齊高新區甘泉堡工業園年產60萬噸醇氨聯產項目也已完工,處于試車階段,將于明年1月投產。產品包括52萬噸尿素和30萬噸甲醇。張鳴林告訴本報,2011年,兗礦集團在整個澳洲的煤炭總產量將達到2000萬噸以上。除在海外攻城略地,兗礦集團在國內煤炭資源重組中更是斬獲頗豐。張鳴林稱,兗礦集團目前在(山東)省內外充分開發煤炭資源,在山西、陜西、新疆、貴州以及內蒙古鄂爾多斯(600295,股吧)等省區市取得16個煤田探礦權,九成礦井已經建成投產。
然而,與兗礦集團為代表的煤炭企業在煤化工領域突飛猛進相對照的是,當前國內的煤化工產業實際已陷入發展困境。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規劃院院長顧宗勤表示,中國目前所有煤化工產品全部產能過剩。“所有產品產量都是全球第一,但可惜全部過剩,”他說,“焦炭、電石過剩了50%,合成氨也過剩20%。”
顧宗勤表示目前國內各地規劃的煤制氣和煤制烯烴等項目產能中,實際開工率很低,僅有不到10%。現代煤化工受制于技術和能耗等瓶頸,盲目上馬的諸多項目未來5年內或難順利達產。
“有些企業項目建成了,但擺在那里開不起來,”顧宗勤說,“可怕的是,這不是落后產能的過剩,而是先進產能的過剩。”
顧宗勤向本報指出,煤化工項目投資巨大,普通項目投資至少在300億元左右,大的項目甚至需要上千億元。同時,煤化工對環境的污染以及耗水特性對環境的影響也早已被媒體頻繁報道。而煤化工仍能快速擴張的主要原因,則主要得益于近期石油價格的高企。
然而,在一些企業眼中,這也成為了中國煤化工產業的定時炸彈。“中國現在的煤化工項目實際成本都非常高,近期發展主要是在石油價格高企的背景下,石油化工產本也暫時失去優勢,可一旦高油價松動,煤化工的好日子就要結束了。”一位韓國能源企業工程師對記者說。
顧宗勤也表示:“煤化工熱情不減主要在于油價高,如果石油價格低于80美元/桶,則煤化工肯定不如石油化工劃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