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已躋身世界醫藥大國,其中化學原料藥的生產和出口規模世界領先。今后5~10年,在這個被業內稱為醫藥產業黃金期的發展階段,加快優化升級、實現我國醫藥產業由大變強,化學原料藥產業是關鍵。12月8日,在江蘇如東沿海經濟開發區舉行的國家化學原料藥基地建設高端論壇上,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副司長吳海東明確提出了包括加強產學研結合、促進產業集聚發展等在內的七大要求,引導化學原料藥產業發展。
中國醫藥工業信息中心的統計數據顯示,我國醫藥制造業年總產值已經超過1.2萬億元,近年出口年均增長率也穩定保持在25%~30%。其中,化學原料藥是代表我國醫藥產業國際競爭力的重要產業,年產值占全國醫藥總產值的近一半,出口比重超過60%。目前,我國已經成為世界化學原料藥最大的生產國和出口國。
吳海東認為,我國化學原料藥產業的優勢體現在規模大、品種多,藥品種類已經達到1600多種,維生素、抗生素類等世界市場的占有率高,抗癌等特色原料藥正在逐步崛起。化學原料藥行業技術水平顯著提高,例如,維生素C兩步發酵法已經處于國際領先地位,國內也涌現出海正藥業等一批與國際接軌、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這些企業的特色原料藥在國際市場的份額日漸增加。但與此同時,環保和清潔生產水平不高、產品附加值低等現象在行業內仍然存在,產能過剩問題也日益凸顯,青霉素類產品出口低價競爭現象明顯。
今后5~10年被業內人士稱為我國醫藥產業發展的黃金期,而化學原料藥是醫藥產業發展的基礎和主動力。吳海東表示,工信部已經明確化學原料藥產業發展的7條要求。一是加快依靠高新技術提升產業水平的步伐;二是推動產品質量與國際先進水平接軌,為開拓市場創造條件,提高特色原料藥的出口比重;三是充分發揮化學原料藥優勢,促進制劑生產;四是兼并重組,提高產業集中度;五是促進產業集聚發展,創建一批特色產業園區;六是以發酵類等為重點,提高行業清潔生產水平,加強污染治理,逐步替代高污染產品;七是抑制低水平重復建設,制定重點產品準入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