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29日獲悉,商務部近日發布了《關于促進汽車流通業“十二五”發展指導意見》,明確力爭到“十二五”末,汽車流通網絡進一步完善,網點布局更加合理,二手車置換、經銷、拍賣等多種經營模式協調發展,報廢汽車回收服務網絡實現縣、區、市、旗全覆蓋,汽車流通業組織化程度、現代化水平顯著提升,形成一批汽車、二手車、配件流通和報廢汽車回收拆解骨干企業。汽車零售百強企業營業額占行業總量的比重超過30%。
《意見》提出,“十二五”期間,汽車流通領域要推動汽車營銷網絡合理布局,加強農村汽車流通網絡建設;積極培育二手車市場,大力發展品牌二手車經營,引導交易市場優化升級;促進老舊汽車報廢更新;加快報廢汽車回收拆解業發展,提升回收拆解水平;創新流通方式,加強信息化建設,推進汽車流通現代化進程,努力營造良好的汽車流通環境。
作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之一的汽車產業,在近幾年高速發展中,成就了中國的汽車大國地位。但由于受世界經濟以及我國宏觀調控,隨著今年汽車消費政策相繼退出、一線城市限購等影響,我國汽車市場發生了重大的變化。
但另一方面,汽車售后市場的潛力仍然廣闊。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會長何黎明說,售后的維修、保養、服務以及所需的汽車零配件、汽車用品和汽車材料的“汽車后市場”呈現出較大的發展潛力。
相關資料顯示,在發達國家,售后服務利潤是整車銷售利潤的3倍,而在我國還處于起步階段。數據表明,2005年我國“汽車后市場”的營業額為880億元,到2009年增加到2400億元,預計到2012年左右增至4900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26.9%。
不過何黎明表示,對汽車流通行業而言,行業中的營銷服務網絡發展不平衡、售后服務滿意度不高、二手車流通明顯滯后、流通主體競爭力不強、法規標準有待完善、市場秩序有待規范等,需要我們在發展中不斷完善和解決,可謂任重而道遠。
為此,商務部門出臺《意見》,明確了汽車流通業發展的指導思想、發展目標、主要任務和保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