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圖為戈壁灘上的671油井。 |
684崗位是老君廟油田最偏遠、也是唯一的單人駐崗崗位。684崗位管理的671井,距崗位有四五公里遠。
11月底,記者沿著崎嶇的山路來到671井井場,看到49歲的劉建忠正在忙活。記者的到來,讓劉建忠格外高興。他說,這個崗位平時沒有人來,每天除了工區值班員打電話詢問油井生產情況外,只有到了冬天的晚上,牧羊人不忙了,才會到崗位來看電視。684崗位員工這才有機會和人嘮嘮嗑。
684崗位有兩名員工輪流值守。劉建忠現在已調離這個崗位,這幾天是來臨時替班的。10多年前,老君廟油田從鴨兒峽油田接管671井后,劉建忠是第一個到崗位值守的員工。他熟悉671井就像熟悉自己的孩子一樣。
劉建忠一邊放水量油一邊告訴記者:這口油井已經采了40多年,目前含水高達90%,但每天還能從水里撈出1噸多油。他每天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憋壓和放水,每天需要放水半小時左右。
已經開發72年的老君廟油田綜合含水達到80%,油井平均產量只有0.7噸。每天產油1.1噸的671井,算是油田的“壯勞力”。
忙完井場的活兒,記者和劉建忠一起返回崗位。除了巡井必帶的工具外,劉建忠手中還拿著一根洋鎬把。看到記者不解的表情,劉建忠說,老君廟西山上有時會有野狼,帶上洋鎬把可以防身。再說,山路不好走,洋鎬把還可以當拐杖使。我們翻山越嶺回到崗位,四五公里的路走了40多分鐘。劉建忠說,每天要巡井兩次,如果遇到雨雪天氣,為安全起見要走大道,一趟就得一個多小時。
巡井回來的劉建忠開始張羅午飯。作業區給崗位配備了電冰箱、微波爐、電磁爐。每年,崗位員工都會在院子里種點油菜、蘿卜、香菜等蔬菜,既方便做飯,又給崗位增添了綠色。
“悶得慌,難熬得很。”這是劉建忠在與記者交談時說得最多的一句話,也是684崗位員工的共同感受。每當夜幕降臨,一個人孤零零守在值班房,只有電視的聲音才能打破夜晚的寂靜。劉建忠說:“白天忙工作,時間過得快。晚上最難熬,電視頻道翻來倒去,哪個臺都不想看,就想和人說說話。”但為了油井,為了那寶貴的1.1噸油,他們在茫茫戈壁默默堅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