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4歲高齡的伍宏業已退休多年,退休前,他曾擔任中國寰球工程公司總工程師、原化工部經濟技術委員會常委及化肥組組長,并獲得中國工程設計大師稱號。由于年事已高,他慢慢淡出了化工行業。但最近,他又開始忙碌起來,查閱資料、撰寫文章、發表觀點。他所做的這一切,只是為了推動液體氮肥在我國的應用。他認為,施用液體氮肥不僅關系我國13億人的糧食供應安全,也關系到我國氮肥工業的產品結構調整和節能減排,是一項需要啟動大手筆才能做好的工作。
液體氮肥主要分為兩大類,其中目前應用較廣的是液氨。圖為一輛裝運液氨的槽車。
新年伊始,針對我國液體氮肥的發展和推廣問題,本報記者采訪了伍宏業以及有關業內人士。
液體氮肥:節能減排肥效高
伍宏業對液體氮肥的關注,緣于2010年12月22日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會上,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陳錫文表示,我國糧食缺口很大,如果進口的糧食全部由國內供給的話,我國的耕地數量還要再增加6億畝,而我國現有耕地數量只有18億畝。顯然,完全依靠增加耕地來增加糧食產量是不現實的。因此,化肥在保障和提高糧食產量上起著重要作用。
但是,我國的化肥產業尤其是氮肥產業能源消耗量非常高。去年發布的《中國石油和化工行業節能進展報告》列出的2010年氮肥行業能耗情況為:煤耗8534.5萬噸,天然氣消耗量111.3億立方米,電力消耗量686億千瓦時,占全國總消耗量的比重分別為2.6%、11.5%、1.6%。
在這種情況下,氮肥在增產糧食和節能上出現了矛盾。如何讓氮肥既增產又節能呢?伍宏業認為,要調和這個矛盾,有個好辦法就是推廣液體氮肥。比如采用液氨替代尿素、碳銨直接施肥,可以降低30%的能耗。液氨直接施肥,省掉了將氨轉化成尿素以及尿素造粒的過程,可節省大量的能源。
伍宏業向記者介紹說,早在1987年,我國就開始在新疆和北京開展液體氮肥施肥試點工作,到1993年,在北京累計液氨施肥80萬畝,在新疆每年施肥量達到30萬~50萬畝。1993年,原化工部在總結試點工作的基礎上,曾經向國務院提交過《關于液氨直接施肥試點推廣工作的幾點意見》。報告提出,用液氨這種液體氮肥代替尿素、碳銨直接施肥技術成熟,相對于固體氮肥,采用液氨施肥的玉米、小麥可增產10%。
另外,將液體氮肥直接作為肥料,可為富余氨的企業找到出路。據中石油烏魯木齊石化公司生產技術處處長薛援介紹,目前我國以天然氣為原料并采用蒸汽轉化法工藝生產合成氨/尿素的企業,由于氨與二氧化碳不平衡,會產生大量的富余氨。一個年產30萬噸的合成氨裝置,每年的氨富余量為1.5萬噸左右。據此估算,全國氮肥企業每年氨富余總量約20萬噸。僅新疆地區就有3家企業有富余氨,其中澤普石油化工廠兩套合成氨裝置每天產生40噸液氨,由于澤普石油化工廠位于不發達地區,這部分液氨沒有銷路,只能以弛放氣的形式白白放空。伍宏業指出,如果將這部分液氨用于肥料,按每畝施用30千克液氨計算,全國一年富余的氨就可供666.7萬畝大面積田間施肥。這種方法既增加了氮肥的產量,又消除了氨弛放氣的排放污染,還節約了資源。
我國傳統氮肥產品能源消耗量非常高。圖為黑龍江一家正在生產固體氮肥的化肥廠。
液體氮肥的另一個優勢,是可以提高肥效,減少肥料流失和環境污染。研究表明,液氨是隨機耕翻土施入土壤的,形成以噴氨孔為中心150毫米同心圓的施肥帶,可迅速被土壤吸收固定,并活化土壤中的磷鉀元素,植株的氮磷鉀吸收量均高于固體氮肥,經測定氮利用率可提高5%。
據伍宏業介紹,世界上農業發達的國家,均已采用液體氮肥。比如,美國的《化工經濟手冊》、《工藝評價研究規劃》等資料顯示,在過去的50多年里,美國的氮肥品種一直以液體氮肥為主,液體氮肥占氮肥總量的60%~65.63%。對此,伍宏業認為,這是一個十分明確的信號,即液體氮肥無論從肥效、節能、減少環境污染還是經濟性能上考慮,均優于固體氮肥。最近十幾年來,美國天然氣漲價,合成氨和液體氮肥大量改由加勒比海的特立尼達和多巴哥、中東及俄羅斯進口,盡管如此,液體氮肥在美國氮肥總量中的比重沒有降低,進口的液體氮肥在港口就直接輸入了管線。
傳統液氨:施用儲運問題多
據了解,液體氮肥主要分兩大類,其中應用較廣的一種是液氨。所謂液氨,是指將氣態的氨氣通過加壓或冷卻得到的液態氨。這種液體氮肥去掉了普通氮肥濃縮、結晶的耗能過程。
因此,液氨相比普通氮肥具有較好的節能效果。石油和化學工業規劃院化肥處處長李志堅告訴記者,現在的固體肥料實際上是先把化肥廠的溶液蒸發,蒸發后再造粒,做成固體后運到農民手上,農民再把它變回溶液施用到地里,比較耗能。而液氨把濃縮、結晶的過程去掉了,生產出來的原始肥料稍微濃縮一下就可變成需要的濃度。
不過,記者通過采訪了解到,液氨在生產和使用過程中,也存在不少缺點和瓶頸。
首先,對技術要求高。江蘇省化肥工業協會副秘書長梁家駿告訴記者,液氨施肥在國外比較普遍,但在技術上要求高,不能施得太多,否則會把苗燒壞。液氨從廠里罐裝到氨瓶再送到田地,然后再施到農作物上,這個過程對技術要求很高,有一個濃度控制的問題。此外,液氨壓力很大,常壓容器不能裝,必須裝到壓力容器里。一般化肥廠有大的液氨儲槽,還有專門的充裝站,以及充裝液氨的氨瓶,氨瓶再被送到各個地方,這才能保證液氨的使用安全。國外農用液氨輸送是用管道,但國內目前的技術水平還達不到。
因此,梁家駿認為我國目前不具備將液氨農用的技術條件,在管理上有很多問題。因為液氨雖能運輸,但一般是做工業原料,其在工廠里是可控制的,比如工廠專門有一個裝置,氨瓶接上去之后就可以用。若在大田里使用,設充裝站成本會很高,現在農村達不到這個程度。目前液氨施肥要在我國大面積推廣還有一段距離,因為國外是大農場,都是受控的,且施用液氨必須管道化,深入到各個地方,液氨通進去深到土壤里面。但目前我國還做不到。
液體氮肥主要采用滴灌的形式施用。圖為新疆石河子的小麥滴灌設施。
其次,存在安全隱患。“如果用液氨施肥,怎么運輸、分裝?液氨有毒,屬于危化品,易燃易爆,沒有危化品運輸證的都不準運輸,農民能有嗎?發達國家美國、加拿大有大型農場,我們能做到嗎?人家還可以進行一體化運輸。如果國內企業要配備那么大的液體肥料儲罐,消防部門、公安部門從環保安全的角度考慮會批嗎?這樣施肥成本太高,也太危險。此外,液氨用火車運輸后怎么分裝?火車站一般都沒有分裝設備,因為在人群聚集的地方不允許建。中國不能進口合成氨也是這個道理。”江蘇晉煤恒盛化工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黃殿富開門見山地說。
黃殿富還表示:“目前液氨原料不存在供應問題,但后續問題很多,尤其是安全隱患太多。如何確保農民使用過程中的安全?這個問題解決不了肯定不行。在我國,硝銨都不允許作為化肥生產和銷售,因為它可以做炸藥。液氨的危險程度比硝銨高得多,而且我國危化品的管理也是很嚴的。另外,農民怎么將液氨施到農作物中去?管道施肥用機械怎么作業?”
江蘇華昌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氮肥營銷部經理方飛認為,直接用液氨施肥行不通,會把苗燒壞。此外,液氨有壓力,有一定的危險性,農民在使用中的問題比較大。國內對危化品管制非常嚴,不會讓到處建氨罐,因為這等于到處建“炸彈”。用氨水施肥在我國早已淘汰掉了,因此使用液氨的實際意義并不大。
據薛援介紹,新疆石河子兵團曾于1987年投資建設了液氨施肥站,并派技術人員到美國考察學習。之后的四五年間,液氨施肥在新疆石河子地區應用得十分紅火。但后來因運輸、儲存和使用存在安全風險,加上兵團體制改革,實施了家庭聯產承包制,以及液氨價格上漲等因素,液氨施肥項目逐漸停了下來。
最后,成本比較高。新疆金圣胡楊化工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湖彬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運輸固體化肥比較成熟方便,而用罐車運輸液體氮肥比較貴。“原來的播種機也好,追肥機也好,都是機械化的,如果施用液氨后就不需要這些東西了。另外,運輸工具、液體肥料儲存罐、大田里的毛管和支管都需要配套,成本也比較高。如果讓農民承擔設施建設費用,他們肯定有抵觸情緒。就比如米飯已經吃得很習慣了,你非讓他吃面條,說面條比米飯有營養,就需要引導和投入。使用液氨實際上只是有理論上的可行性,沒有實質性的操作。要改變農民的施肥習慣、種植習慣、耕作習慣,困難比較多,光靠企業一家之力無法做好。”張湖彬如是說。
無壓氮溶液:未來大有可為
在這種情況下,另外一種液體氮肥走向了前臺。據李志堅介紹,除液氨外,在國外尤其是美國,另一種大量應用的液體氮肥是無壓氮溶液(簡稱UAN溶液)。它是未經濃縮的尿素與硝銨混合制成的水溶液。相比液氨,UAN溶液具有其優越性。
李志堅表示,作為液體氮肥的一種,UAN溶液的特點之一是不用將液體尿素蒸發造粒,因此耗能不多。UAN溶液可以較均勻地施入到土壤中,同時含有硝態氮、銨態氮及酰胺基氮。前兩者能較快被作物吸收,酰胺基氮的肥效滯后一些,使其兼有速效肥及滯后肥的功效,且施肥均勻,故其肥效要比固體氮肥高,并可注入灌溉系統。此外,UAN溶液的儲存使用較液氨方便。UAN溶液的pH值一般在7左右,加入0.2%硫代氰酸銨等作防腐劑,即可使用普通碳鋼作儲罐及管道。UAN溶液可以用火車的罐車運輸,因為UAN溶液是常壓的,安全性也好,這比液氨具有優勢。另外,UAN溶液還可減少運輸體積。國外生產的濃度較高的UAN-32(即含氮32%)產品的運輸體積,要比普通尿素少近20%。
據了解,國際上一些農業大國硝酸銨占氮肥總產量的比例為:俄羅斯39.7%,法國27.5%,巴西16.1%,美國12.6%。作為農業大國的中國,卻只有3.2%。單這一項,就使糧食生產受到巨大影響。而發展UAN液體氮肥,可將我國氮肥急需的硝銨溶解在無腐蝕性的溶液中,便于保存使用。美國目前已在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建成與大型合成氨、尿素、硝銨廠配套的UAN溶液廠,規模為日產4300噸UAN-32,并向美國本土供貨。其他國家如俄羅斯、阿根廷等國近年亦有大型的UAN溶液廠建成投產。從美國液體氮肥使用的情況看,從上世紀70年代到2007年,該國液氨使用量占氮肥總量的比例從48.8%下降到29.3%;而UAN溶液的比例則從24.9%上升到34%。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UAN溶液的施用在我國并未得到應有的重視,不僅沒有經過大規模田間試驗,甚至連起碼的研究試驗都未開展。更談不上基礎設施建設,尤其是運輸系統等的配套。”李志堅無奈地說。
李志堅表示,要在我國推廣UAN溶液,還存在一些有待解決的障礙。一方面,目前國內化肥都是固體流通,即鐵路運輸,以袋裝為主,如果要使用UAN溶液,必須有專門的罐車運輸系統,這樣運輸成本比較高;另一方面,UAN溶液即使運到了農村也不能馬上就用,得有專門的設施進行儲存,還得跟灌溉系統相連。而國內這幾年灌溉系統剛剛開始發展,很多地方都沒有灌溉系統。
對于UAN溶液,目前最關鍵的問題是國家沒有花大力氣推廣。如果只讓企業去做,一兩個企業肯定沒有積極性,推廣還得要整個農化系統跟上。“中國現在的技術力量做這件事一點問題都沒有。但農業部門要重視,如果沒有這個意識,推廣就很難了。”李志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