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淡水河谷、必和必拓和力拓三大公司相繼公布業績報告,三大鐵礦石巨頭的利潤總和超過500億美元,是中國77家鋼企利潤總和的5倍。而與此同時,世貿組織有關機構宣稱,中國限制鋁土等9種原材料出口的做法違背了國際貿易法則,在這背后,歐美國家對我國廉價稀土的覬覦,意味已經十分明顯。令人費解的是,同樣是重要的工業原材料,為何三大公司的鐵礦石能當金子使,而我國占世界產量90%的稀土,到頭來卻只能賣出白菜價?
實際上,鐵礦三巨頭之所以能賺得盆盈缽滿,正是壟斷了全球高品質鐵礦石資源和定價權所致。而我國盡管擁有稀土生產優勢,卻沒有把定價權掌握在手中。這一方面是由于全球稀土資源并非為我一國所有;另一方面,我國稀土企業眾多,有關部門對稀土資源控制不力,恐怕是定價權流失更重要的原因。
盡管我國一直在推進行業整合、嚴格配額管理,但是稀土資源的私挖盜采和非法走私依然屢禁不止,在業內早已是公開的秘密。這些低價產品嚴重沖擊了我國稀土市場,歸根結蒂,地方政府和企業對利益的追求難辭其咎。事實上,我國稀土資源儲量僅占世界的1/3強,美國、俄羅斯、澳大利亞等都有豐富的稀土資源,但由于嚴格監管,這些國家鮮有偷采走私稀土情況發生。而我國一些地方只顧眼前利益,不少企業經常是超量開采,政府的監管也形同虛設,迫不及待地把寶貴的資源拱手于人。由此,雖然我國出臺了一系列控制稀土開采的政策,效果卻并不理想。
因此,在保護稀土、合理開發資源問題上,攘外必先安內。應該明確嚴格的環保法規和準入制度,同時加強監管,提高稀土資源開發的成本,促使更多的企業在稀土的下游開發做文章,而不是總對著開采出口這條粗放產業鏈打主意。否則,即使出臺的政策再嚴格,也擋不住偷采的熱情,而大量低價稀土出口的背后,最終留給我們的只有資源的流失和環境的污染。
2月2日,福建沙縣際巖村里原租給一個養雞場的山發生了嚴重的山體滑坡。這場滑坡一下子暴露了看似正規的養雞場內部的秘密。原來,這里藏著一個盜挖稀土團伙,每天盜礦約兩噸。圖為盜采現場,沉淀池的上方就用塑料布遮擋,對外就稱雞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