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社提供的數據顯示,在監測的68個化工品中,上周價格上漲產品27個,占監測品種的39.7%;價格持穩的產品29個,占監測品種的42.6%;下跌產品12個,占監測品種的17.6%。
生意社資深分析師張明表示,多數產品成本推動略顯乏力。前期1-2月份國內化工市場主要依賴于原料價格上漲帶來的成本推動作用,但上周出現改觀,無機化工產品中僅硝酸一個得益于液氨市場的堅挺而上漲。市場需求低迷已開始反作用于產業鏈的上游產品,如玻璃行業對純堿需求遲遲沒有打開,純堿價格下跌的同時,上游井礦鹽也受到影響。
數據顯示,漲幅榜前五名是:硝酸,周度漲幅5.33%;硫酸,周度漲幅2.93%;硫酸銨,周度漲幅2.13%;電石,周度漲幅1.8%;硫磺,周度漲幅1.73%。跌幅榜前五名是:輕質純堿,周度跌幅2.1%;井礦鹽,周度跌幅1.57%;苯酐,周度跌幅1.53%;丙烯,周度跌幅0.79%;32%燒堿,周度跌幅0.69%。
張明表示,國際原油持續高位盤整,烷烴、芳烴、烯烴及下游聚氨酯產品在成本傳導作用下短期內表現強勢,但因產業鏈終端需求持續低迷,中長期走勢堪憂。部分產業鏈2月份超漲的空間將于近期逐步被壓縮。由于中下游企業及經銷商變得更加理性,去年的“原料爺”現象暫時不具備重現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