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春寒料峭。大慶油田采油二廠第六作業區采油48隊的采油工劉麗,已經在“劉麗工作室”里忙了一個上午。
去年,采油48隊建立了“劉麗工作室”。除了去廠里做一些培訓方面的工作外,其余時間劉麗幾乎都“泡”在這里。“泡”在這兒的人可不只劉麗,還有隊里技術革新小組的同事們,還有劉麗的愛人杜守剛。
實際上,杜守剛并不是第六作業區的員工。他現在是第二作業區地工隊的一名技術人員,負責電泵、螺桿泵的管理。之所以常出現在這兒,是幫助妻子一起搞技術革新項目。
提起這對夫妻,周圍的同事和朋友總是羨慕不已。比翼齊飛,這4個字用在他倆身上再合適不過了。
19年前,倆人從技校畢業,相遇在采油二廠。別人的戀愛是花前月下,他倆的戀愛卻是在油水井旁討論和分析生產情況。在戀愛期間,劉麗成為“全國技術能手”、“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技術能手”,在北京受到了嘉獎;杜守剛走上了基層干部崗位,成為了采油隊生產副隊長。
2000年,他們結婚后,把大部分時間和精力都投入了工作,針對生產難題搞起了技術革新。
聚驅生產開發后,他們發現聚驅抽油機井光桿腐蝕現象嚴重,井口盤根漏油頻繁,操作人員要經常取換盤根。為解決這一難題,劉麗和杜守剛查找資料、設計圖紙、制造實物,天天往返于現場和車間。經過多次嘗試后,他們研制成功上下可調式盤根盒。這個裝置不但延長了盤根的使用壽命,節省了盤根用量,而且操作時間短,安全系數高,很快在作業區里得到推廣,并獲得了國家專利。
去年年底,他們共同研制的多功能懸繩器,有效解決了地下載荷變化導致抽油機井毛辮子打扭,造成光桿斷裂的現象。這項成果獲得了油田公司重大技術革新成果一等獎。
這些年來,他們共研制技術革新成果42項,其中6項獲油田公司重大技術革新獎,9項獲國家專利,累計創造經濟效益200多萬元。
如今,已是集團公司采油技能專家的劉麗說,單位為她成立的工作室讓她感到幸福,搞起技術革新方便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