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品油漲價預期在3月20日凌晨揭曉,汽柴油最高零售限價均上調600元/噸,折合柴油上調0.51元/升,汽油上調0.44元/升。全社會對成品油漲價高度關注,我們在反思目前成品油市場的種種弊端外,更應該理性看待“8元時代”的到來。
紛紛揚揚的漲價預期終于在3月20日凌晨塵埃落地,汽柴油最高零售限價均上調600元/噸,折合柴油上調0.51元/升,汽油上調0.44元/升。以筆者所在地區的汽油價格看,漲價過后93#汽油零售價達到9.74元/升,有媒體高呼油價“8元時代”已經到來,繼而發問“10元時代”還會遠嗎?
社會對成品油漲價的反應激烈是情理當中,2011年中國物價飛漲的記憶在民眾心中的陰影尚沒散去,成品油漲價必然勾起大家對物價的擔憂,因為油價跟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每個人的衣食住行都跟成品油有關系。
成品油漲價會導致蔬菜價格上漲,油價是蔬菜運輸成本中重要的一環,幾乎每次成品油漲價都會引起蔬菜價格的波動,有媒體調查,此次油價上漲后,蔬菜單趟運輸成本增加幾百元,分攤到每斤批發價格上漲兩毛錢左右。油價上漲還造成煤炭、化肥等價格隨運輸費用成本增多而上漲,對農業生產造成負面影響。油價上漲還將直接提高企業的物流成本,因為在物流行業的運輸成本里面,燃油成本大約占40%,油價上漲會使企業的運營成本升高。
成品油在CPI中所占權重大約0.5%,雖然字面上油價上漲對CPI的直接影響并不明顯,但由于油價上漲引起一系列的連鎖反應,實際成品油對CPI的影響十分深遠,這也在發改委調價的謹慎程度上能夠體現,有發改委官員對此表示:“成品油價格每次到上調都非常慎重并適當延后”。從經濟層面來看,成品油漲價是對經濟發展產生負面的影響;從民眾的生活來看,成品油漲價也在推高我們的生活成本。
筆者算過一筆賬,這次漲價將使筆者每年的油費支出增加400元左右,坦率的講,從誰兜里多掏400元出來誰也不愿意,筆者也不例外,但我們還是應該換個角度來看理性的看待成品油價格日漸升高。
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經濟高速發展,能源的消耗也在節節升高,1996年中國從原油出口國變成原油凈進口國,到2011年中國的原油對外依存度高達55.2%,中國的能源安全矛盾正在愈發尖銳。另一方面中國目前的發展模式不可持續,能源消耗巨大,中國要實現在2050年進入現代化的目標,如果繼續走工業化道路,即使能源效率達到日本和德國水平,屆時需要的能源總量約在60億噸標準煤/年,這個數量占到目前全球能源總消費量的一半,如果不節約中國的發展必將難以為繼。再者隨著中國車市的火爆,大中城市的交通擁堵情況越來越嚴重,社科院的研究結果顯示,僅北京市一天因為堵車造成的社會成本就高達4000萬元,治理交通擁堵正在成為全國上下的頭等大事,不少城市將收取交通擁堵費提上議程。
不管是出于能源安全的憂慮,還是出于可持續發展的原因,還是出于減少擁堵降低社會成本的考慮,還是節能減排方面的考慮,筆者認為降低成品油消費增速對于中國來說正在變得越來越重要。要有效減緩成品油的消費增速,除了其他的一系列的政策以外,提高成品油價格確實也是一項有效的手段,燃油成本的增加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使更多的人減少駕車出行而選擇公共交通,筆者就考慮在一個月內選擇天氣好的日子騎自行車上班,即環保又健身。
筆者也詬病目前的中國成品油市場的種種問題,但從發展的大局上來看,中國不可能回到低油價時代,成品油的價格水平只會繼續升高,因為這也是要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的一個不得不選擇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