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南陽二機生產的全液壓煤層氣鉆機。
近年來,我國石油天然氣需求逐年增長,不僅推進了國內油氣產業的發展,在金融危機以來發達國家經濟復蘇緩慢的形勢下,也吸引了國外石油石化巨頭的目光。越來越多的跨國石油公司開始將采購重心向中國市場偏移,從而帶動了國內石油石化裝備產業的持續升溫。這從近些年在我國活躍起來的一系列大型國際石油石化展會便可窺見一斑,展會也由此被稱為行業發展的“風向標”。
到今年已經舉辦了12屆的中國國際石油石化技術裝備展覽會,由于聚攏了國內外一大批知名裝備制造廠商及油氣勘探開發企業參展,且展出面積、參觀人數等均在國內同類展會中領先,因此逐步成為國內展示石油石化裝備產業新動向的一扇窗口。3月下旬,記者在北京國際展覽中心的展會現場發現,與去年相比,今年的展會上油氣裝備行業又呈現出一些新亮點。
海工裝備國產化漸深入
隨著陸地油氣資源日漸枯竭,全球各國紛紛將油氣開采的目光投向海洋特別是深水資源,海工裝備也成為近年來石油石化技術裝備展會的重頭。記者從主辦方了解到,今年的展會上,海工裝備企業占參展企業總數的比例接近40%,這是以往展會前所未有的。中國船舶、中船重工、中集來福士、中海油、宏華、赫普、霍尼韋爾等全球海洋油氣裝備制造巨頭和海上油氣開采企業的鉆井平臺模型及關鍵部件在展會上悉數亮相。
記者了解到,海洋石油裝備主要包括鉆井類裝備(即鉆井平臺)、生產類裝備和輔助類裝備三類,按工作方式又分為固定式和移動式兩類。以自升式鉆井平臺為代表的固定式鉆井設備,通過自身的升降機構將樁腿插入海底泥面以下,適用于水深小于500米的淺海油氣開發;而以半潛式鉆井平臺、鉆井船等為代表的移動式設備在作業時則完全浮于水上,其在設計難度、技術的復雜性及配套設備要求等方面大大增加。對于我國裝備制造企業而言,深水裝備的自主化研發制造是一個極具挑戰性的課題。
目前,代表了國內乃至世界最先進水平的深水鉆井平臺便是上海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為中海油設計建造的“海洋石油981”。記者發現,今年的中海油展區少了“大塊頭”的裝備模型,卻多了不少耐心的工作人員作現場講解。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經歷了一系列全面測試,2月14日,該平臺順利通過了廣東海事局和湛江海事局聯合進行的船舶安全檢查,這意味著該平臺可正式進軍南海進行深水石油開采,最大作業水深3000米,鉆井深度可達10000米。這也意味著,在移動式鉆井平臺的基本設計、詳細設計、生產設計三個層面上,我國已經取得詳細設計、生產設計及建造能力的突破,深水裝備的國產化程度正在逐步深入。而在中集來福士、振華重工等展區,記者了解到,不少公司正在集中力量進行深水裝備基本設計的攻關研發。
在淺海裝備方面,國內企業的技術水平也日臻成熟,市場影響力不斷加強。大連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是我國第一家進入海工裝備生產領域的企業,上世紀70年代便成功建造了國內第一座自升式鉆井平臺。截至2011年底,該企業已經建造了5座半潛式平臺,20余座自升式鉆井平臺,產品銷往海內外。“2011年,我們成功開發了國內唯一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作業水深為300英尺的自升式鉆井平臺,已經完全具備了從基本設計、詳細設計到生產制造的能力。目前在500英尺自升式鉆井平臺、3000米深水半潛式鉆井平臺、鉆井船等深水和超深水產品的自主研發上也取得突破性進展。”該集團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營銷經理馮姝對記者說。
除船體的設計和生產外,鉆井平臺上的關鍵設備及部件也是國產化的難點。遼河石油裝備制造總公司是該領域的領軍企業之一。在熙熙攘攘的展廳內,該公司“我們的目標是創世界名牌海工裝備”的白色標語在藍色背景下格外醒目。公司展區內,自升式鉆井平臺樁腿焊接單元和9000米交流變頻驅動絞車的實物惹人關注。“您看的這個焊接單元是海洋鉆井平臺上的關鍵部件,以前基本依靠進口,但是我們將該設備實現了國產化,所以特意將它帶過來展示。”該公司的工作人員介紹說,“那邊的絞車是世界上較為先進的大齒輪絞車,比其他類型絞車要輕20~30噸,特別適用于海洋鉆井平臺,也是我們自主研發的。”
對于海工裝備的市場前景,很多參展商表示樂觀。盤錦遼河油田天意石油裝備有限公司副經理徐佩量告訴記者,由于國家政策層面的推動,今年國內的市場形勢預計將一片大好,該公司正在抓緊與相關油田建立業務聯系,希望其生產的頂驅裝置能夠應用在更多的海洋鉆井平臺上。
圖為煙臺杰瑞石油裝備技術有限公司展出的大馬力壓裂機組,可用于頁巖氣開采。(本報記者 王瑜 攝)
非常規油氣裝備成焦點
非常規油氣開采裝備是此次展會的另一亮點,雖然展出的相關產品不算多,卻吸引了不少觀眾關注。
煙臺杰瑞是近年來在石油石化裝備制造市場上崛起的民營新秀。其展區內,一臺紅色的大卡車周圍圍滿了觀眾。記者上前一問方知這個“大家伙”是用于頁巖氣開發的壓裂車組。“這個壓裂車單機輸出功率可以達到1860千瓦。”一位前來參觀的專業人士一邊閱讀設備銘牌,一邊對記者說。他告訴記者,壓裂改造是頁巖氣開發的核心,壓裂技術是頁巖油氣田開發關鍵中的關鍵。目前國產大馬力壓裂泵機組已經有效解決了效率低和成本高的難題,這次他特意從外地趕來就是想看看最新的壓裂設備。
煙臺杰瑞機械設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航鷹表示,頁巖氣開采屬于新工藝,壓裂作業時間比較長,需要設備具有更大的功率儲備。杰瑞公司生產的壓裂泵車最大輸出功率可達2500馬力(約合1875千瓦),壓裂成套設備的總體設計和以太網壓裂控制系統都由企業自主完成。
在中石化江漢石油管理局第四機械廠的展臺一角,同樣是大紅色的壓裂泵車模型整齊的排成一排,十分醒目。記者了解到,一組成套壓裂機組模型,包括4~10臺壓裂泵車、1~2臺混砂車、1臺壓裂儀表車、1臺管匯車、網絡控制系統和輔助設備等。據江漢四機的銷售工程師潘碧波介紹,目前江漢四機的成套壓裂機組已有8個系列,最高功率可以達到2350千瓦。“由我們完全自主研發的2500型壓裂機組是國家‘863’項目,目前已完成項目研制和推廣應用,下一步將重點推進3000型壓裂機組研制和應用,頁巖氣和煤層氣壓裂機組研究也已經啟動,我們希望屆時能為國內頁巖氣開采做好設備供應。”潘碧波說。
中石油集團鉆井工程技術研究院的展區內,一位技術研發人員告訴記者,剛剛送走的一撥山西客人就是沖著煤層氣開采來的。他介紹,煤層氣鉆井完井技術是該院的特色技術,目前已經形成了多分支水平井和U型井鉆井技術、遠距離穿針鉆井技術、PE篩管完井技術和煤層氣低成本欠平衡鉆井技術等研發系列,具備煤層氣鉆井設計、現場施工服務能力和經驗。其中,多分支水平井、遠距離穿針鉆井技術和PE篩管完井技術已經成功應用,U型井鉆井技術則是“十二五”研發的重點。PE篩管完井技術的成功自主研發在國內尚屬首次。
除了煤層氣開采技術,中石油渤海石油裝備制造有限公司、江漢四機、南陽二機石油裝備有限公司等都展示了其自主研發生產的煤層氣開采相關設備。
南陽二機銷售服務總公司副總經理趙永壽在一輛大型車載液壓鉆機前,向記者介紹了這臺設備的來頭:“這是國內首臺高集成全液壓煤層氣鉆機,去年11月才研制出來。本來它已經被中石油煤層氣有限責任公司買走了,客戶準備在陜西韓城的一個項目上應用它開來采煤層氣。但是為了能在展會上展示最先進的設備,我們跟客戶多次溝通,終于又把它借了來帶到展會上。”說起這臺液壓鉆機的特別之處,趙永壽告訴記者,該設備是1500米車載式煤層氣鉆機,泥漿泵、空壓機、泡沫泵全部在一車集成,可實現泥漿鉆進、空氣鉆進、泡沫鉆進等多種鉆井工藝,在國內尚屬首創。“這是應用于水平井的鉆機,我們現在正在加緊研制應用于斜井的全液壓斜井鉆機,預計今年10月就能生產出成品來。”趙永壽說。
采訪中,不少參展人士表示,國內僅有少數幾家企業掌握全液壓鉆機技術,遠遠不能滿足國家“十二五”期間煤層氣開采對專業煤層氣鉆機的需求。如果應用國外鉆機設備,那么將面臨配套產品價格高、設備后期維護費用高等問題,加快煤層氣開發亟待國內企業在設備研發和制造技術方面實現提升。
圖為美國油田服務企業貝克休斯展出的人工舉升技術解決方案。 (本報記者 王瑜 攝)
制造企業開始“秀”服務
記者在展廳內發現,與去年相比,完善的服務成為今年中國裝備企業著重突出的新內容。一方面,前來參觀的觀眾開始關注服務。一位來自江蘇某企業的工程師告訴記者,作為用戶,近幾年他能明顯感覺到國內企業在服務方面越來越向國外企業看齊。另一方面,展廳內中國企業的宣傳標語和宣傳板上都醒目地打出與服務相關的標語。例如在山東科瑞石油裝備有限公司展區,每塊宣傳板上都醒目的寫著“為全世界的油田提供優質的服務”。此外,參展企業對于如何搞好服務也有著各自的理解。
“我們非常注重服務。我認為做好服務要做到三件事:首先是保證產品質量,做質量最高的產品就是對于客戶最好的服務;其次,要致力于為客戶提供產業鏈上下游整套服務;最后是售后服務,我們在全球30多個國家和地區都設有售后服務中心,能夠為客戶提供有保障的售后服務。”科瑞公司國內銷售副總監廖文勇說。
大連船舶集團則將優質服務體現在為客戶甄選設備方面。“在建造海洋鉆井平臺過程中,需要選擇各種各樣的設備,我們會專門挑選有全球服務網絡的供應商,以便客戶在世界各地都能享受到良好的售后服務。”馮姝說。
在裝備制造服務的諸多領域,參展企業談到最多的還是如何提高售后服務。“盈利利潤是企業經營的重要目標之一,如果售后服務搞不好會直接造成用戶的經濟損失。舉個例子來說,如果鉆井設備出現問題后沒能及時得到搶修,那么輕則停產幾天,重則延誤時間過長,導致整個井的廢棄。所以現在國內用戶越來越重視我們能夠提供什么樣的售后服務。”潘碧波說。據他介紹,江漢四機目前已經在大慶、大港、延長等國內各大油田設立了19個技術服務部門,還成立了兩支流動服務隊伍。如果設備出現問題,技術服務人員會在2小時內以電話或傳真方式給予回復,指導用戶自行進行一些緊急操作,隨后技術服務人員將會在24小時之內到達現場。
在北京杰利陽能源設備制造有限公司展區,記者也看到類似的售后服務承諾。該公司高級銷售經理劉杰告訴記者,企業設有售后服務中心和專職安裝維護隊伍,提供售后服務一年365天每天24小時不間斷。如果設備出現問題,售后服務人員將在2小時內抵達現場,備件3小時內抵達現場。
售后服務不但要快,還要盡量為客戶節約費用。趙永壽告訴記者,為使客戶的備件儲存費用降到最低,南陽二機在備件方面做足功課。“我們在勝利、大港、遼河、大慶、華北、中原、西北等地建立專業的服務公司和配件庫。一旦客戶急需某項配件,我們將以最快的方式從服務站或配件庫中發給用戶。保修期內,我們將無償提供非消耗品類配件,并承擔由此發生的人工、交通或運輸費用。”趙永壽說。
在同期召開的2012國際石油產業高峰論壇上,工信部規劃司發展規劃處處長姚珺指出,促進制造企業服務化是提升我國裝備制造業實力的重要方面。“制造企業服務化的方向包括四個方面:一是從單機制造向設備總集成、總承包和集成解決方案發展;二是從出售產品向出售服務發展;三是從單一服務向產品全生命周期綜合服務發展;四是低附加值服務向增值服務發展。只有這樣,我們的裝備產品才能在國際市場上有更強的競爭力。”他說。
圖為2012國際石油產業高峰論壇間歇,國土資源部油氣資源戰略研究中心研究員潘繼平就頁巖氣開發問題接受記者采訪。(振威 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