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中旬的一天,記者在青海油田北京離退休大院里,看到一位頭發(fā)花白的老人正蹲在秋千旁全神貫注地擰著螺絲。
他叫王泰,是青海油田水電廠退休職工,1998年來到這里居住。在大院安居不久,熱心的他就成了這里的義務修理工。健身器材的螺絲松了,乒乓球室的玻璃窗壞了,棋牌室的窗戶關不嚴了……只要大院里有物品損壞,王泰總能及時發(fā)現(xiàn)并修理。久而久之,王泰成了修理行家。
除了義務修理公共設施外,他還主動為鄰居們提供“個性化服務”。大院退休職工每年都要表演好幾次節(jié)目。他總是主動承擔做道具的任務。打快板需要的竹板,跳采油舞用的小油桶,跳荷花舞用的裙撐等,都由他親手制作。
王泰不僅自己準備修理工具,而且連維修材料都是自己淘換。大院住戶裝修時產生的廢料,他把估摸著有用的收集回來。有時,看見附近的村里、社區(qū)里有人家丟棄的廢料,他也撿回來。有老同事跟他開玩笑說,不認識你的人還以為你是個撿破爛的呢。王泰只是笑一笑,繼續(xù)埋頭忙手里的活計。他撿回來的廢料也真的派上了用場。記者眼前的秋千坐板,就是他用裝修廢料做的。跳采油舞用的小油桶,也是他用紙筒改裝的。
王泰的付出,大家有目共睹。一次,社區(qū)活動時,大家把他的事跡編成了快板:“心靈手巧能力強,柴達木精神大發(fā)揚。”
其實王泰在退休前,并未做過修理工。王泰1969年畢業(yè)于大慶石油地質學校,學的是地質專業(yè),一直在青海油田水電廠工作。人們問他,在柴達木辛苦了一輩子,退休后該享清福了,為啥還攬那么多活兒?他說,干點活兒,心里舒坦。(杜海濱 李玉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