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間,中國光伏產業將不再是‘墻內開花墻外香’,我國將重點發展國內市場。”4月11日,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孟憲淦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近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發布的《新疆太陽能光伏產業發展規劃(2011~2015年)》提出,要充分發揮新疆能源、資源、光能和區位優勢,把新疆建設成我國重要的太陽能光伏產業制造基地和高端大規模綜合應用示范區,為啟動國內市場帶來了一股強勁“暖風”。
《規劃》提出,到2015年,新疆將建立起較為完整的太陽能光伏產業鏈,光伏產業年產值達500億元。多晶硅產能超過1萬噸,晶體硅片產能2000兆瓦,電池產能600兆瓦,光伏電池組件封裝能力1000兆瓦。碳化硅與藍寶石晶片規模進一步擴大,發光二極管芯片襯底材料達到800萬片。培育2~3家實力雄厚、年產值超過100億元的大型光伏龍頭企業。初步建成重要的太陽能光伏產業基地和3~5個大型太陽能綜合應用示范區。
根據《規劃》,“十二五”期間,新疆將在烏魯木齊、石河子、奎屯、阿拉爾等地布局太陽能光伏產業基地,將烏魯木齊高新技術開發區和甘泉堡工業區、石河子經濟開發區、奎屯—獨山子經濟技術開發區、阿拉爾高新技術開發區等建成自治區光伏產業主要聚集區,加快高純硅材料制造、硅棒/硅錠/硅片生產、太陽能電池制造、光伏組件封裝、光伏發電關鍵設備的開發和產業化進程;形成硅材料規模化生產能力,加快伊犁、阿勒泰、哈密等地硅礦材料基地,以及甘泉堡、石河子、阿拉爾多晶硅材料生產基地建設;實施“金太陽工程”,推進用戶側并網光伏發電示范項目等。
為打造產業發展硬實力,《規劃》還提出了多晶硅材料提純和光伏電池關鍵技術、光伏發電系統集成技術、LED襯底材料及碳化硅晶體制備技術三大技術創新工程及高純多晶硅材料的產業化、大直徑超薄太陽能級晶體硅片的產業化等四大產業化推進工程。
新疆光伏產業聯盟副秘書長呂紹勤介紹說,新疆擁有豐富的石英硅資源,光伏產業鏈中所需的輔助原料如液氯、燒堿、石油焦、碳化硅砂等也都能提供;適宜打造“煤—電—硅—太陽能光伏集成應用”循環經濟產業鏈,可大幅降低光伏應用成本;太陽能輻射資源豐富、荒漠土地資源廣闊,適合大規模鋪設太陽能光伏陣列;具有向西開放的區位優勢,有利于建設面向中西亞的光伏產業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