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我國部分地區春季農業生產正在如火如荼開展,農資銷售也進入旺季。記者近日在山東德州、聊城等地采訪時了解到,隨著農業生產高峰期到來,主要農資價格出現不同程度上漲,“旺季漲價”問題再次凸顯。
業內人士認為,目前部分地區“賣油鹽醬醋的小賣部也能兼賣種子化肥”,農資市場“多亂雜”現象較為普遍,宜通過設立許可經營制度提高農資經營門檻,規范農資市場經營秩序。
主要農資價格穩中有漲
陵縣是山東產糧大縣,全縣59萬人口中近八成是農業人口。從事種子行業20多年的陵縣金馬種業有限公司經理馬朝說,目前小麥種子價格為1.8元/斤左右,比去年同期上漲0.1元;單粒精播的玉米種子每袋普遍上漲3至5元。陵縣鄉村植保農藥銷售中心高級農藝師王蘭英反映,目前當地農藥價格與去年基本持平,個別種類有所上漲。
據山東省農業廳統計,今年一季度,山東化肥價格同比漲幅依然較高。其中,尿素平均價格2223.94元/噸,同比上漲10.46%;復合肥價格持續上漲,平均價格3197.92元/噸,同比上漲9.03%;磷酸二銨價格穩中有漲,平均價格3584.01元/噸,同比上漲8.08%。
近期,為減少農資價格上漲帶來的不利影響,中央和地方財政給農民追加了部分補貼,但一些種糧大戶還是有所擔憂。
山東省臨沭縣大興鎮43歲的劉文獻目前負責1599畝承包耕地的農業生產工作。“最近化肥、柴油和部分農藥價格都漲了,跟去年比,每畝小麥追肥要多花2元,用油多花5元,除草劑每瓶多花1.5元。”劉文獻說,幸好兩個月前以每捆50元的價格提早買下了100捆地膜,現在每捆都漲了5元。
在劉文獻看來,國家和省級財政追加的補貼雖是一場“及時雨”,但不斷上漲的化肥、柴油等農資價格正在蠶食惠農政策帶來的好處。
化肥行業遭遇“量價齊漲不增收”
眼下的春耕春種時節正是用肥高峰。記者在占全國復合肥產能1/3的化肥生產大縣山東臨沭縣采訪時了解到,此輪用肥高峰期,化肥行業遭遇了“量價齊漲不增收”的尷尬。
目前,臨沭縣共有復合肥生產企業30家,年生產能力超過1300萬噸。“最近10天,化肥銷量和價格都是一路上漲。”臨沭縣經信局肥料產業整合提升科科長王金部說,清明節一過,山東春耕春種進入用肥旺季。硫酸鉀型和脲甲醛復合肥今年一季度銷售良好,銷量提升了30%,價格也略有上漲。
雖然“量價齊漲”,但化肥生產企業利潤卻受到擠壓。山東金正大生態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陳宏坤說,不少化肥企業由于庫存、產能有限,大多“隨行就市”,容易受到原料和運費成本增加的影響,利潤空間受到擠壓。
此外,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也在縮減化肥行業的盈利空間。陳宏坤說,一些企業不斷追求產能擴大,卻因市場競爭日益加劇、普通復合肥銷量不暢、生產成本增加等多方面原因導致開工不足,經營慘淡。
據介紹,今年一季度臨沭縣化肥企業銷售純利潤由60元/噸下降至38元/噸,降幅達36.7%;全縣30家規模以上復合肥生產企業中,第一季度實現銷售收入同比負增長的有10家,占到1/3。
農資市場“多亂雜” 需“提門檻”“增補貼”
不少基層農業干部和農資經銷商反映,在國家取消農藥經營許可制度之后,近些年經營種子、化肥等農資不必再經過有關部門審查許可即可隨意銷售,部分農資質量安全堪憂。
山東多位農資經銷商表示,目前市場上化肥、農藥只要申請到“代理資格”,誰都可以賣;只要是包裝完好的品牌種子就可以銷售,甚至出現了“賣油鹽醬醋的小賣部也能兼賣種子化肥”等現象,農資經銷商“多亂雜”“小而散”問題突出。
山東省陵縣農業局副局長張懷友告訴記者,以陵縣的化肥經銷為例,僅縣城內就有30多家化肥經銷商,鄉鎮一級大約有160家經銷店,村一級還有些農戶也賣化肥,陵縣有989個自然村,每個村都能有兩三戶賣化肥的,這樣就有近2000家。
不少人士認為,農資市場“多亂雜”導致部分農資質量安全堪憂。據山東省農藥檢定所此前的一項調查顯示,山東省內有145家農藥企業被假冒生產,約占正規企業的40%。
業內人士認為,針對目前農資“旺季漲價”、市場“多亂雜”等現狀,國家需進一步加大農資補貼力度,以防農民增收被農資漲價所抵消。同時,從長遠發展來看,應提高農資市場準入門檻或設立經營許可制度,規范農資生產和銷售市場,保護農民和正規農資企業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