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一位四川市民打開閥門用天然氣做飯時,他可能并不知道,管道中流淌著的,可能有一部分就是近期被炒得火熱的新型能源——頁巖氣。
記者從中國石油西南油氣田公司獲悉,截至今年3月22日,該公司已經產出頁巖氣580萬立方米,其中440萬立方米已經輸入管道,實現商用。
這也是迄今為止中國頁巖氣實現商用的第一例。不過,目前頁巖氣的產量還非常小,要實現大規模商用,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中國頁巖氣開發目前處在一個什么階段?開發過程中有哪些瓶頸亟需突破?民營企業能否分得一杯羹?大規模商用之路還有多遠?
記者連續多日對四川地區頁巖氣勘探開發進行調查,力求在“高燒”的頁巖氣開發背后,找到上述問題的答案。
四川樣本
美國能源信息署在2011年4月宣稱,中國頁巖氣可開采量達到36萬億立方米,超過美國的24萬億立方米,位居世界第一。以此為發端,中國頁巖氣開始成為炙手可熱的投資領域。
而以中石油和中石化為首的央企早已占據先機。
根據我國頁巖氣發展 “十二五”規劃,我國頁巖氣勘探工作主要集中在四川盆地及其周邊,鄂爾多斯盆地及西北地區主要盆地。截至2011年底,我國石油企業開展了15口頁巖氣直井壓裂試氣,9口見氣,初步掌握了頁巖氣直井壓裂技術。其中,中石油在川南、滇北地區優選了威遠、長寧、昭通和富順-永川4個有利區塊,完鉆11口評價井,其中4口直井獲得工業氣流。中石化在黔東、皖南、川東北完鉆5口評價井,其中2口井獲得工業氣流,優選了建南和黃平等有利區塊。中海油在皖浙等地區開展了頁巖氣勘探前期工作。延長石油在陜西延安地區3口井獲得陸相頁巖氣發現。中聯煤在山西沁水盆地提出了壽陽、沁源和晉城三個頁巖氣有利區。
可開采頁巖氣儲存量最大的四川盆地,成為各方爭奪的焦點。
從2006年開始,中國石油西南油氣田公司就進軍頁巖氣勘探領域。目前在頁巖氣勘探與開發領域已經取得了多個國內第一:第一個與國外公司開展頁巖氣聯合研究;第一個鉆探頁巖氣井;第一個對頁巖巖層開展大型壓裂;第一個獲得頁巖氣;第一個鉆成頁巖氣水平井;第一個獲得頁巖氣工業氣量并進入大管網銷售……
“我們起步要比別人早幾年。”中國石油西南油氣田公司分管頁巖氣開發副總經理廖仕孟對記者稱,截至今年3月22日,該公司已經產出頁巖氣580萬立方米,其中440萬立方米的頁巖氣已經輸入到管道中實現了商用,也是第一家試水商用的公司。四川長寧-威遠也被列入了國家級頁巖氣示范區。
面對頁巖氣這塊大蛋糕,國內另一石油巨頭中石化自然不甘落后。今年3月初,中石化對外宣稱,中石化勘探南方分公司四川元壩探區一重點探井日前鉆獲高產頁巖氣流,標志著中石化元壩地區頁巖氣勘探獲得重大突破。據介紹,中石化勘探南方分公司重點探井元壩21井于3月4日在陸相頁巖層自流井組大安寨段常規射孔測試,獲得日產50.7萬立方米的高產頁巖氣流。此前,元壩102-側1井、元壩11井、元壩101井、元壩5-側1井等探井在大安寨段均試獲中產頁巖氣流,目前元壩地區大安寨段已有5口井獲得工業頁巖氣。
“去年12月11日,東峰2井進行大型加砂壓裂改造后點火成功,成為西南油氣田首口改造成功的頁巖氣井。”中國石化西南油田的一位人士本月初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中石化西南油氣田將在川西陸相新場、川中陸相東峰場、川西南海相井研-犍為和威遠-榮縣等地部署頁巖氣水平井11口。
不過,上述中國石化西南油田的人士亦坦言,“東峰2井點火雖然成功,但是不具備工業產能。目前,頁巖氣勘探仍處于起步階段。”
就在中國頁巖氣富集地區之一的四川盆地,一場圍繞頁巖氣的角逐大戲在國資、民資、外資之間已然展開。荷蘭石油巨頭皇家殼牌有限公司3月20日發布公告稱,已與中石油簽署了一份產品分成合同,將在四川盆地的富順-永川區塊進行頁巖氣勘探、開發及生產。這是殼牌在中國簽署的首份頁巖氣產品分成合同。該項目也被稱為中國第一個商業化生產的頁巖氣項目。
從事地質行業多年的四川省能源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巫曉兵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四川省能源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已經成立了頁巖氣工作組來推進這項工作,包括煤層氣在內的專職工作人員超過20位。
“我們之所以下大力氣來做頁巖氣這個項目,就是想發揮這項四川的重大資源優勢。”巫曉兵說。
民企“玻璃門”
2011年底,經國務院批準,頁巖氣被列為我國第172個獨立礦種,這意味著頁巖氣不再受我國油氣專營權的約束。
今年3月16日,中國第一部《頁巖氣發展規劃(2011-2015)》出爐,規劃提出,到2015年,頁巖氣將初步實現規模化生產,產量將達到65億立方米/年,到2020年,產量最高達到1000億立方米。按此數字測算,10年內總投資在4000億~6000億元。
如此誘人的數字,吸引了各路資本的眼光,民企亦躍躍欲試。
“我們正在等待時機進入國內頁巖氣勘探開發領域。”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的四川民企宏華集團主席兼總裁張弭在今年3月底向記者表示。
據悉,該公司已組建了頁巖氣專業技術團隊,研制出了一套頁巖氣開發整體解決方案。
“掘金頁巖氣,首先瞄準了美國市場。”張弭透露,美國開發頁巖氣已具規模,而國內還處在勘探階段,他們計劃今年5月份到美國發布頁巖氣開發整體解決方案。
公開資料顯示,國內包括新疆廣匯、MI能源、宏華集團等民營企業早已摩拳擦掌,準備進軍頁巖氣的勘探與開發領域。
不過,民企要想打破這扇“玻璃門”,分食頁巖氣大餐,或并不如想象的那么樂觀。
“頁巖氣開發的技術門檻很高,亦需投入大量資金,一般的民營企業難以承受。”廖仕孟稱,“一米井甚至要幾萬元。”
“我們看好頁巖氣發展前景,但即使國家鼓勵民營資本參與,以目前公司的實力來說,不可能參與進去。”一位不愿具名的民營油企負責人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亦坦言,一方面自己公司沒有成熟的技術;另一方面,頁巖氣開發初期投入較大,且投入產出效益帶有很大不確定性,作為民營企業,資金實力恐怕很難達到。
國家能源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稱,“民營企業在這方面還是困難,主要是頁巖氣開發的技術和資金門檻都比較高,另外民營企業對將來頁巖氣具體如何定價和涉及的產權問題都有擔憂。”
此外,有業內人士指出,頁巖氣是一種天然氣,大部分礦區與常規天然氣的礦區是重疊的,民營企業一旦介入建設新礦區,與中石油、中石化等國企已建設起來的老礦區必然發生矛盾。要通過開放技術服務市場、下游銷售市場,規范市場準入條件,規劃基礎設施建設等措施協調這個矛盾。
“現在整個頁巖氣行業出現了非理性的跑馬圈地的躁動。”巫曉兵對記者說。據他了解,目前謀求在四川盆地掘金頁巖氣的,包括外資在內的企業足有幾十家。
“中國的頁巖氣勘探開發尚處于早期階段,就像一個剛出生不久的嬰兒。”廖仕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現在全民要搞頁巖氣,明顯有過熱之嫌,有些公司可能是在炒作概念,應該理性、客觀地看待這個事情。”
廖仕孟稱,開采頁巖氣要有技術上的積累,盲目進軍頁巖氣領域有較大風險。
美國模式
美國的頁巖氣革命已經取得了巨大成功,中國在頁巖氣勘探開發過程中能否照搬美國的模式嗎?
“美國頁巖氣革命所取得的成功一定程度上點燃了中國各界對頁巖氣的熱情。但是美國的成功不等于全球的成功。”廖仕孟稱,波蘭、瑞典等歐洲的頁巖氣開發就不是很順利。
公開報道顯示,今年2月初,世界最大的私營天然氣開采公司——埃克森美孚發表聲明,其在波蘭確認條件有利的兩口頁巖氣井鉆探后并沒有給出足夠氣量。此前,美國伯恩斯坦能源研究公司就向客戶通報:近兩年來,該公司在波蘭西北部頁巖氣鉆井鉆探時只得到少量氣。此外,2010年埃克森美孚曾聲明,他們在匈牙利開采頁巖氣的項目完全失敗了。2011年,殼牌石油公司也解釋了其在瑞典開采頁巖氣的類似失敗。
對于頁巖氣開發“美國的過去就是中國的未來”的看法,林伯強表示并不贊同,“美國的頁巖氣開發是做得不錯,但中國的前景,我只能說是潛力還不錯。中國有自己的特殊情況,不能照搬美國那一套。除了地質差異外,中國的水資源稀缺,頁巖氣的開采需要耗費大量的水資源,這是存在的主要問題。”
廖仕孟也認為,完全照搬美國的模式行不通,但可借鑒國外的先進技術。“我們與殼牌的合作,在一定程度上說也是為了學習,(學習)他們在頁巖氣開發領域的先進經驗和技術。”廖仕孟說。
一份中國石油西南油氣田分析資料也指出,北美的頁巖氣開發模式是不可以完全復制的,中國針對頁巖氣勘探開發的分析實驗技術還不完善,對頁巖氣的成藏機理和富集特點認識還不清楚,含氣頁巖有利區帶和頁巖氣建產區的選擇和評價、頁巖氣藏描述、產能預測、井位部署與井網優化等氣藏工程技術與頁巖氣開發地質理論在國內尚處空白。
在采訪過程中,國內多位頁巖氣勘探、開發領域的專家都表達了類似的一個觀點:我國的頁巖氣發展之路注定會與北美不同,不管是地質和地表條件不同,或是科技研發積累程度的不同,或者是運作模式和管理體制方面的不同,都會導致整體發展上的差異。
商用之路
“目前國內頁巖氣剛處于起步階段,工作集中在前期的勘探開采和技術研究方面。國內頁巖氣市場尚未完全形成,主要因為頁巖氣還未實現規模化生產,下游產業鏈尚未完善。”中投顧問能源行業研究員宛學智在接受采訪時表示。
宛學智分析,目前頁巖氣開采的第一個問題是技術問題。頁巖氣開采技術難度大,我國相關企業尚未掌握相關開采技術;第二是制度問題。目前頁巖氣準入制度和開采制度尚未建立,制度建設不夠完善;三是環保問題。頁巖氣開采過程中會對水資源和自然環境造成污染和破壞,如何在兩者之間尋找平衡也是一大難題。
廖仕孟稱,頁巖氣能否成為中國天然氣勘探開發的后備領域,能否形成產業化規模并為調整和優化能源結構、緩解天然氣供需矛盾作出貢獻,至少需要解決以下4個問題:中國是否存在頁巖氣,即“有無”問題;頁巖氣的單井產量有多高,即“多少”問題;頁巖氣藏的規模有多大,即“大小”問題;開采頁巖氣的成本是否劃算,即“高低”問題。
對照來看,四川盆地長寧、威遠地區已鉆井壓裂后均獲氣,表明四川盆地長寧和威遠地區存在豐富的頁巖氣,這就初步回答了“有無”的問題。但是資源前景、單井產量、氣藏規模、投資效益等問題仍需艱苦探索。要解決這些問題,就面臨著資源、環境、技術、成本和政策等方面的挑戰。
“頁巖氣資源評價、儲量計算和產能預測方法需要探索,頁巖氣評價技術和核心工藝技術還未完全掌握。”廖仕孟說。
在廖仕孟看來,成本是制約頁巖氣效益開發的關鍵因素。中國頁巖氣地質背景復雜,尚處于技術攻堅階段,前期評價成本高,科技攻關投入大,我國南方的自然地理特點又使得土地征用成本高,地質勘探成本高、鉆前工作投入大,加之氣藏埋藏較深,又造成鉆井、壓裂等作業成本高,而天然氣價格又低,所以目前投資風險極大,距離效益開發的要求還有很大差距。
“目前,中國缺少發展頁巖氣產業的系統扶持政策。”廖仕孟建議,盡快出臺國家對頁巖氣的扶持政策。此前,財政部一官員曾透露,為推動和鼓勵頁巖氣開發,財政部將研究出臺具體的財稅支持政策。包括參照煤層氣財政補貼政策,研究制定頁巖氣補貼政策;減免頁巖氣探礦權和采礦權使用費等等。中國的頁巖氣實現大規模商用還需多少年?廖仕孟并未給出一個準確時間,只是稱,目前尚處攻堅階段,實現大規模商用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四川省能源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巫曉兵認為,國內頁巖氣行業要想形成規模化、產業化,最少也需5~10年時間。
林伯強也認為,在中國頁巖氣開發的第一個五年計劃里,油氣公司重心還是在尋求合作和制訂規劃的階段,頁巖氣“十二五”規劃目標偏保守,意味著大規模商用開發將在下一個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