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日前從權威人士處獨家獲悉,指導和規范“十二五”時期煤化工行業發展的綱領性文件——《煤炭深加工示范項目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日前已經下發到各省。《規劃》在全國確定了包括鄂爾多斯300萬噸煤制二甲醚項目在內的15個示范項目,明確了“堅持升級示范與傳統煤化工結構調整相結合;堅持發展與總量控制、節能減排相結合;堅持提高能效與提高產品質量相結合;堅持單項技術發展與系統優化集成相結合”四項基本原則。
獲批項目數低于市場預期
知情人士對本報記者解釋,《規劃》中“深加工”和“示范”等措辭都顯示了決策層對煤化工發展更為審慎,而僅15個項目獲批明顯低于分析人士預期。這從被列為“煤炭深加工試驗示范基地”呼聲漸高的內蒙古自治區可見一斑。據新華社消息,“十一五”期間,國家新型煤化工5大示范項目相繼在內蒙古實施,但是本報記者從此次下發的《規劃》中了解到,內蒙古僅獲得3個項目。
“‘示范’的定調決定了煤化工產業不會在‘十二五’期間全面鋪開。全國最終才確定15個項目,這大大低于我們的預期。但是《規劃》中也不乏千萬噸級的項目,我們還是充分理解國家在煤化工發展思路上的高標準和高起點。”一位能源輸出省的官員對本報記者表示。
強調技術升級與系統優化集成
《規劃》對示范項目提出了先進的能效、煤耗水耗等準入指標和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要求,確定了七大類共17項技術裝備方面的重點示范內容,引導企業和地方政府在提高能效和附加值、降低污染物排放、加強系統優化集成以及探索模式創新等方面進行示范。
“此次《規劃》特別突出強調技術升級,明確了包括傳統技術升級、優先采用新技術,以及裝備的大型化等要求。”一位參與《規劃》征求意見的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再有就是強調系統優化集成,煤電化熱一體化等綜合利用項目占到了一定比例。”
1月30日,國家能源局網站公布,《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已由國家能源局完成編制工作。《規劃》提出以技術創新為手段,通過對煤炭加工轉化多種單項技術的耦合、集成,聯合生產多種清潔燃料、化工原材料以及熱能、電力等產品,有序開展煤炭深加工升級示范工作,以提高煤炭的整體轉化效率,實現煤炭的高效、清潔和綜合利用。
《規劃》脫胎于國家發改委2006年醞釀制定的《煤化工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但因爭議較大,上述產業規劃在歷經三年多的討論后最終宣告流產。據當年參與編制的相關人士透露,當時已明確將煤化工項目的開展限制在山西、陜西、內蒙古、新疆等煤炭資源集中的七個省區,并計劃自2011年開始在全國建設八大煤化工產業基地。在國家發改委制定的《西部大開發“十一五”規劃》中,內蒙古、陜西、寧夏、貴州也已明確為煤化工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