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期貨的推出將成為中國期貨市場國際化的標志性事件。
中國證監會主席助理姜洋在昨天召開的國際證監會組織年會上表示,證監會正在與央行、財政部、商務部等部委密切配合,抓緊推進原油期貨的各項準備工作。目前,該創新產品已經取得實質性進展,基準油、離岸交易、保稅區交割等規則框架已經建立。此外,證監會還將以此為契機,推進期貨市場的改革開放,引入合格境外期貨投資者。
隨著美國對外部石油依賴度的減弱,過去美國和英國兩個主要的原油定價中心的格局,正在朝著單一市場的方向發展。由于我國進口石油的需求越來越高,掌握原油定價權越來越緊迫,同時國際市場格局的變化也是中國發展自己的、有國際影響力的原油期貨市場的機會。
建立與境外市場高度相關的原油期貨市場,也有利于我國加大期貨市場的開放程度。姜洋表示,除了中國政府此前承諾的擴大外資持有期貨公司股權上限至49%,允許QFII投資股指期貨之外,證監會還在為引入境外合格期貨投資者作準備。
此外,國債期貨的籌備工作也取得了重要進展。姜洋介紹說,國債期貨的合約設計、市場準備和市場培訓都在進行當中。下一步,證監會將致力于推動國債期貨平穩上市。
在商品期貨方面,今年也將有新的品種上市。姜洋透露,焦煤和玻璃兩個新品種也有望在今年上市。前不久,白銀期貨已經上市交易。不過受到國際商品市場下跌的影響,白銀期貨未能實現開門紅。
在金融期貨方面,股指期權正在積極推進。
為了支持新農業的發展,姜洋表示,證監會還積極研究雞蛋、油菜籽、土豆、木材、纖維板等農產品期貨。鐵礦石、碳排放權、商品指數和商品期權等戰略性品種也在積極研究。
在期貨公司監管方面,證監會將支持期貨公司開展境外期貨代理業務、客戶資產管理業務,發起期貨基金,推動有條件的期貨公司發行上市、做大做強。
在法律法規方面,證監會正在積極參與《期貨法》的起草工作,立法的前期調研工作已經開始。同時,監管部門還將進一步理順期貨領域的規則制度,簡化審批流程,放松對套保套利等交易行為的管制。
在同一個場合,中國社科院副院長李揚也談到了衍生品市場的發展。他表示,雖然此次金融危機發端于衍生品市場,但是并不能因此否定衍生品的重要性,應合理看待、穩步發展。
姜洋此前曾多次表示,我國應發展那些對實體經濟有促進作用、相對簡單的衍生品種。他相信國內期貨監管已經形成了良好的經驗和實踐,特別是建立了期貨保證金監控體系,能夠有效防范和化解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