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黎寬健從生產技術崗轉到安全崗一干就是10年。2004年到2011年,黎寬健年年榮獲西南油氣田蜀南氣礦安全生產先進個人。工作勤懇,憨厚敦實,是渝西采氣作業區HSE辦公室主任黎寬健給人的印象。
帶著采訪之前從側面了解到的這些資料,5月21日,記者找到了黎寬健。“在安全管理崗位上必須有一份責任心,寧聽罵聲不聽哭聲。”黎寬健對記者說。
自踏上安全崗那天,“抓安全就是做善事”這一理念便融入黎寬健的心田,并時刻謹記。
要規范員工的安全行為,就會涉及對各類違章違紀問題的處罰,必然會引來個別員工的指責及不理解。2011年年初,作業區召開HSE會議。黎寬健把在井站安全檢查中發現的一名員工未請假外出的事進行了匯報,作業區隨即對這名員工進行了處理,引起這名員工的不滿,并通過電話對處理情況進行責問。黎寬健頂住壓力,耐心解說,最終得到這名員工的認同。
黎寬健工作中不言放棄,切實履行好安全監督管理的責任,踐行著做好“善事”的承諾。
“安全監管、注重落實”是黎寬健抓安全管理工作的真實寫照,并努力通過“看、問、聽、分析”,為作業區安全生產盡微薄之力。
2011年5月,丹7井至丹3井管線通球過程中,操作人員正對快開盲板操作,作為安全監督的黎寬健立即讓操作人員撤離危險區域。針對這一情況,操作人員認為安全監督就是多事,僅憑經驗認為,防松楔塊已經卸掉,鎖緊螺孔與球筒是相通的,完全可以證明球筒內無余氣。然而,對于操作人員這種薄弱的安全意識,黎寬健非常擔憂,通過觀察,在現場把鎖緊螺孔展示給操作人員觀看,發現鎖緊螺孔與球筒并不相通,有發生意外的可能,如不及時糾正,終會釀成事故。通過現場講解,操作人員安全意識明顯轉變。
黎寬健深深意識到,企業的安全生產要持續長久,還得依靠安全文化作鋪墊,規章制度只能起引領作用。
借助蜀南氣礦安全文化建設試點在作業區開展的契機,黎寬健與團隊挑起了試點工作的擔子。從陌生到了解,再到思路初現,摸索形成了“安全行為文化,安全制度文化、安全理念文化,安全物態文化”的安全文化建設主線,在全區范圍內營造出較為濃郁的安全文化氛圍,活動的開展促進了員工安全意識持續提升。
根據氣礦HSE體系推進工作的總體要求,黎寬健參與完成了作業區推進工作大表的任務,把HSE管理工具和方法全面運用到生產、檢維修等各個環節。為有效開展基層建設千隊(HSE管理)示范工程,他與示范小組人員注重在細節管理上動腦筋,出爐了《HSE管理實施方案》、《采輸設備操作維護指南》和《采輸氣井站工作指南》,初步構建了一套以崗位行為控制為核心,培訓系統、考核系統和思想政治工作系統互為關聯的HSE管理機制,基本形成了有效控制員工崗位行為的閉環管理模式。
作為一名基層安全監督,他始終堅守自己的誓言和責任。面對明天,他依舊堅守在自己深愛的安全管理崗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