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我國乙烯產量1527.1萬噸,當量自給率僅47.4%。預計2015年我國乙烯生產能力將達到2700萬噸,其當量需求量則將增長到3800萬噸左右,屆時乙烯市場仍存在1100萬噸供需缺口。2011年底我國丙烯生產能力1767萬噸,當量自給率61%。根據下游產業發展預測,2015年我國丙烯當量需求量約2800萬噸,也將存在供需缺口。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園區工作委員會秘書長楊挺表示,乙烯和丙烯作為化工園區的重要原料,是園區發展的根本,因地制宜地推行原料來源多元化,能夠保證園區長期、平穩、健康發展。
據楊挺介紹,除通過國內外市場采購,甲醇制烯烴等8類項目均是園區實現原料來源多元化的有效途徑。其中,甲醇制烯烴主要適合周圍有甲醇資源的地區,還可利用進口甲醇資源,特別適合沿海、沿江臨港型化工園區和化工企業,可作為下游項目乙烯、丙烯穩定的來源;輕烴催化制烯烴則適合周圍有大型煉化項目,有豐富的催化裂化液化氣、乙烯裂解副產C5資源的地區;重油催化熱裂解制乙烯和丙烯則適合周圍可以集中較多重油資源或者進口重油資源的地區,由于乙烯和丙烯的比例可以控制,因此適合發展多種精細化工產品。
在化工園區開拓原料來源多元化的過程中,專家提醒園區應充分考慮到如下幾個重要環節:產業鏈上游應擁有重要基礎原料的來源,如煉油乙烯或煤化工企業;產業鏈上的下游企業對基礎原料應有較大的剛性需求;應建有接納外供原料必要的物流配套設施,如碼頭、鐵路、罐區、管廊等;應擁有完善的物流配送服務體系和公用工程配套設施;產業鏈上企業的最終產品應盡可能貼近產品的終端市場;應根據外部市場供需關系的變化,形成靈活的應對機制;應充分體現結構調整、節能減排、循環經濟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