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下旬以來,國內黃磷市場結束了由草甘膦熱銷引發的短暫反彈行情,價格持續小幅走低,疲態盡顯。至5月上旬,云南、貴州、四川黃磷凈水出廠價普遍在16500元左右(噸價,下同),湖北為17000元;東部市場含包裝及運費的黃磷價格已由先期19000元降至18000元。對于黃磷的后期市場表現,雖然不排除有不可預期因素出現,或將毫無規律地演繹幾次脈沖行情,但總體形勢不容樂觀。
綜合各方因素及市場人士的看法,黃磷行情轉弱的主要原因有產能居高不下、下游需求低迷、出口受阻等。
——落后產能淘汰步伐緩慢。在國內黃磷主產區的云南、貴州、四川、湖北等地區,普遍存在淘汰落后產能“雷聲大雨點小”現象。其原因主要是投資主體復雜、經濟成分多樣、裝置布局分散等,使得有效監管大打折扣。有關統計資料顯示,目前國內黃磷產能仍高達200萬噸,與有效實際需求存在半數以上的過剩。沒有及時淘汰掉的過剩產能就“潛伏”下來,一俟黃磷市場稍有起色,便“死灰復燃”。年初以來由草甘膦熱銷引發黃磷價格走高,然而各地開車率快速升溫,將行情又拉拽下來。
盡管工信部早于2009年1月1日公布實施了《黃磷行業準入條件》,提高了行業門檻,但這種約束力僅在各地骨干企業身上作用明顯,而對于分布在山溝野徑之中的眾多中小黃磷裝置,執行率很低。因此,盡管黃磷行業長期處于虧損或微利經營,但如果過剩產能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黃磷價格難以走上應有的價值回歸之路。
——下游需求持續滯漲。近幾年來,下游磷酸鹽行業持續低迷,國內有效需求難覓增長跡象。磷酸鹽的工業用途研發應用緩慢,隨著大宗產品三聚磷酸鈉退出洗滌劑領域,僅有陶瓷、電鍍、磷化液等少數幾個行業需求,無法支撐行情。
同時,在另一個重要下游農藥行業,因社會對劇毒殘留農藥的擔憂日益加劇,傳統含磷高毒農藥不論是其品種還是絕對數量,都受到更加嚴格的束縛與限制。目前,草甘膦由于國內外市場需求有限,對黃磷的需求較2008年草甘膦火爆時不可同日而語。
——出口受阻趨勢加重。當今國內黃磷及磷酸鹽出口面臨多種因素阻礙。一是由于受債務危機延伸影響,歐盟地區經濟復蘇緩慢,傳統市場整體需求下降;二是出口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雙反”調查,不僅歐美發達國家如此,連印度、巴西等發展中國家對我國出口產品也橫加指責,相關企業憂心忡忡,其出口行為變得慎之又慎;三是同類產品受到北非地區的強力抗阻,年初以來,北非地區磷礦石價格下降明顯,品位69%的優質磷礦石價格僅為190美元,憑借較低的產品價格和運輸便利阻擊了我國產品對非洲、歐洲的出口。
不過,調控措施愈加頻繁令黃磷市場變數加大。繼去年中國化學礦業協會公布了《化工礦業“十二五”發展規劃》之后,今年4月下旬,云南、貴州、湖北、湖南、四川5省磷礦資源開發第二次聯席會議,國土資源部礦產開發管理司有關負責人與聯席會議成員單位代表討論了5省5項磷礦資源管理新措施。其中包括《磷礦資源開發準入管理辦法》、《磷礦礦業權規范投放管理辦法》、《磷礦年度開采總量調控管理辦法》、《磷礦監管聯查聯控辦法》和《磷礦企業社會責任年度報告制度》。
市場人士認為,因上述5省磷礦資源儲量占全國的78%,產量占全國的92%,所以這些政策措施的出臺執行,會對黃磷市場價格形成一定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