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國內橡膠價格經歷了一輪過山車似的,從2月中旬的4.3萬元/噸的天價一路下行至年底的2.6萬元/噸附近。
從目前公布的輪胎上市企業年報來看,除了黔輪胎去年凈利潤同比下降23.54%外,包括風神股份、S佳通、青島雙星在內的大部分輪胎企業均實現了50%左右的凈利潤增長。雙錢股份盡管凈利潤增長同比下降了39.18%,但扣除掉2010年轉讓公司所持有股權所獲得的收益,去年凈利潤實質上也實現了增長。
受益于原料與成品價格跌幅之差
“去年輪胎企業業績出現上漲,主要是因為原材料價格下跌幅度大于輪胎成品價格的下跌幅度。”有關人士解釋說,去年輪胎下游汽車業產銷率出現微幅上漲,國內汽車保有量的增加也拉動了汽車業對半鋼胎的需求,從而使得輪胎價格并未跟隨原材料價格出現大幅下跌。
去年大部分時間膠價處于下跌行情,這與輪胎企業的收益增長相符合。在經歷了2010年原材料上漲行情之后,去年輪胎企業改變了拿貨的模式,即根據即時的需求向現貨市場采購。這種方式使輪胎企業在膠價下跌的情況下,規避了原材料高價囤貨的風險。
業內人士表示,原材料橡膠拿貨成本的高低對輪胎企業而言至關重要,黔輪胎之所以連續兩年業績表現不佳,就是因為曾在價格高位拿貨,過高的原材料成本導致企業元氣大傷。
需求萎縮加大經營壓力
“在橡膠產業鏈中,輪胎企業所處的位置往往是‘夾心餅干’,是產業鏈上議價能力最弱的,上游原材料的上漲和下游企業的壓價都會吞噬掉輪胎企業的利潤。”有關人士認為,進入2012年后,汽車累計批發量增速下降了26%,下游需求形勢嚴峻。輪胎企業更要敏銳地察覺到市場風險,通過期貨、現貨兩個市場發現橡膠價格走勢,在下跌行情中根據生產安排分批采購。在面對下游的時候,要積極創新,在保證產品質量的前提下,盡量與下游企業簽訂長期合同,以保證生產和銷售的穩定性。
對于橡膠價格未來走勢,有關人士告訴記者,海南和云南新膠將陸續開割,國內乳膠的供給也將逐步上升。同時,下游需求的萎縮也將會影響橡膠的采購量。
“去年以來,基建工程的投入規模出現大幅萎縮,這對全鋼輪胎的銷售造成了很大的壓力。”有關人士表示,今年輪胎企業要在降本增效上繼續下功夫,強化經營管理,不斷開發、升級銷售渠道,完善售后服務以推動零售業務增長。同時還需要借助期貨工具跟蹤原料價格走勢,管理好原材料的采購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