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國際油價大幅下跌影響,5月份以來,乙二醇現貨市場信心備受打擊,交投謹慎,行情弱勢盤整。目前,華東市場主流報價在7300~7350元(噸價,下同),華南地區主流報價在7600~7700元,華北地區主流報價在7700~7750元,東北地區則在7560~7560元。國內外多套乙二醇裝置完成檢修,產能在5月底和6月份集中釋放,將使市場過剩局面加劇,乙二醇短期反彈無望。
上游價格持續下跌
受國際油價下跌拖累,亞洲乙烯現貨價格連續5周持續下跌,導致乙二醇等下游化工產品行情惡化。目前東北亞地區乙烯現貨價格降至1070美元,達到今年1月份以來的最低水平。受乙烯價格下跌影響,亞洲乙二醇價格也持續下跌,從5月4日的1013美元,一路下跌至目前的968美元。
受原油持續走跌及其他利空因素影響,國內乙二醇市場行情持續低迷,價格不斷小幅下跌,市場彌漫悲觀氛圍;買盤尋貨意向較低,商談僵持。生意社統計結果顯示,5月8日至5月底,乙二醇進入弱勢下跌階段,總體跌幅約3.5%。5月22日、5月24日、5月28日,中石化華東銷售公司、中石化華南銷售公司、撫順石化和吉林石化先后下調乙二醇出廠價格100~200元。
市場供應過剩加劇
國內乙二醇裝置保持高負荷生產態勢。盡管去年下半年至今,國內并沒有新的乙二醇裝置投產,但在國內化工市場整體不景氣而乙二醇市場仍有盈利的情況下,國內乙二醇生產企業采取了擴容改造、優化運行等措施,保持乙二醇裝置的高負荷生產。內業人士透露,除了揚子乙二醇由于催化劑老化,裝置負荷保持在85%外,其他在線乙二醇裝置均保持了高負荷甚至超負荷狀態,其中鎮海煉化、茂名石化等乙二醇裝置負荷甚至超過110%。
國內外多套乙二醇裝置完成檢修,產能在5月底和6月份集中釋放。國外方面,印度信誠年產17萬噸的乙二醇裝置4月20日停車檢修后于5月6日重啟;馬來西亞石油公司年產36.5萬噸的乙二醇裝置檢修后于5月24日重啟。此外,韓國三星年產12萬噸、日本三井年產11.5萬噸、日本三菱年產28萬噸、陶氏化學旗下加拿大3套年產共計110萬噸乙二醇裝置也將在6月份重啟。
國內方面,揚子—巴斯夫年產30萬噸的乙二醇裝置4月16日停車檢修后已于5月2日重啟;上海石化年產38萬噸的乙二醇裝置停車檢修后,5月16日重啟;撫順石化年產4萬噸的乙二醇裝置5月9日停車檢修20天后,已經重啟。目前,國內只有吉林石化年產16萬噸乙二醇裝置5月29日停車進行為期1個月的檢修,其他乙二醇裝置均保持運行狀態。
同時,港口庫存持續上升。1月底港口庫存上升至75萬噸左右;由于進口貨激增,5月底港口庫存達到約86萬噸。業內人士指出,今年預期中的多套新聚酯裝置投產推遲;而來自沙特、伊朗等中東國家的乙二醇產品又源源不斷地涌入;同時4月份以來,下游聚酯行業需求未能明顯好轉。一系列因素導致了港口庫存較高。
下游需求開工不足
國內乙二醇產品主要用于生產聚酯和車用防凍液等產品,其中約90%用于生產聚酯。今年以來,在歐債危機持續發酵的情況下,占我國聚酯瓶片出口總量50%的烏克蘭、俄羅斯等國家和地區的需求量萎縮,導致中國聚酯瓶片出口難度增大。同時,今年以來中國紡織品出口數量也明顯放緩。目前由于春夏裝面料交易已經接近尾聲,織造企業訂單甚少,開機率不足,整個聚酯市場信心下滑。尤其是4月底以來,聚酯長絲庫存高企,市場交易依舊清淡,成交乏量,導致乙二醇廠家出貨情況較前期毫無改善。
業內人士透露,5月份以來,下游聚酯廠家的產銷率在70%~90%,而通常情況下,產銷率在95%以上;同時,廠家庫存在13~27天,壓貨時間較長。目前,聚酯企業多以套現出貨為主,市場信心不足,裝置整體開工率約75%,尤其是滌綸短纖行業,降負荷較為明顯。
業內人士分析,外圍風險依然存在,受制于紡織業、服裝業、聚酯切片行業低迷影響,預計后市乙二醇市場行情難有較大改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