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權威人士處獲悉,5月22日,國家能源局在貴陽召開西南能源基地發展規劃編制工作啟動會。會議就規劃編制工作進行了研究,并對規劃編制工作方案進行了討論。國家能源局有關專業司和西南六省區市發改委(能源局)、有關中央能源企業、以及部分研究機構負責人參加會議。
眾所周知,西南能源資源豐富,種類也比較齊全,尤其是水能、天然氣等清潔能源資源比較豐富。西南能源基地的六省區市水能資源技術可開發量達到3.8億千瓦,占全國的70%。其中,四川、云南、西藏三省區水力資源蘊藏量居全國前三位,四川、重慶天然氣技術開采量分別居全國的第三位和第五位。
“所以,編制西南能源基地發展規劃,科學指導西南地區能源開發與建設,對于增加區域能源供應,優化全國能源布局和平衡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的意義。”國家能源局副局長吳吟出席會議時表示,編制西南能源基地發展規劃是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的關鍵環節。西南能源基地位于我國西部欠發達地區,推進西部的大開發要求西部地區發揮資源優勢,發展特色優勢產業,成為中部產業承接轉移的接續區。“以能源產業又好又快發展帶動地方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吳吟說。
規劃編制分四個階段
記者從知情人士處得知,西南能源基地規劃編制工作方案(討論稿)(簡稱《方案》)區域范圍是云南、貴州、四川、重慶、西藏、廣西六省區市,研究范圍是區域能源生產和消費、區域內能源流轉平衡、能源資源開發空間布局、能源及相關產業發展、能源基礎設施建設、跨區域能源輸送通道建設等。
為使規劃編制工作順利進行和按時完成,《方案》還明確了研究任務和組織分工,要求規劃編制時間從今年3月至10月分四個階段完成。
“第一階段是初步研究階段(3月至5月中旬)。組織開展書面資料收集和整理,提出規劃起草初步設想,擬定專題研究報告和規劃編制大綱,做好前期研究準備。”貴州省能源局一位不愿具名的人士接受記者采訪時介紹,第二階段主要是實地調研階段(5月至6月)。組成調研組,赴云南、貴州、四川、重慶、西藏和廣西六省區市開展實地調研;征求各地對規劃初步設想和意見。
第三階段是專題報告和規劃文本編寫階段(6月至9月中旬)。各專題研究組在調研的基礎上起草專題研究報告,于8月底前提交專題研究報告;工作組以專題研究報告為基礎,編制形成《規劃》(討論稿)。
第四階段為征求意見和審查發布(9月下旬至10月)。征求有關部門、地方和企業意見,進一步修改完善《規劃》,形成送審稿,報國家能源局局長辦公會審議。
各省因地制宜提建議
“會上,西南六省區市發改委(能源局)介紹了各自能源發展情況和長期規劃。”一位參會的貴州省能源局工作人員對記者介紹說。
“國家開展合理控制能源消費總量工作在即,西部主要能源輸出省份完成能源消費指標壓力較大,如何界定輸出能源帶來的損耗,跨區域用能指標交易制度也未建立。”云南省表示,國家應在規劃中體現鼓勵能源生產區提高能源消費水平的原則,適當提高能源輸出省的能源消費指標,界定跨區域能源輸出指標,明確考核方式,并以西南區域為試點探索跨區域用能指標交易制度。
四川省在會上建議,《方案》要重視研究并妥善處理西南能源基地發展規劃涉及的重大問題:一是能源資源結構不平衡的問題。二是外送和自用的關系。三是電力豐枯矛盾和保障問題。四是西南區域內各省市合作以及區域外合作的問題。五是西南能源發展中的特殊性問題,包括農村能源問題、大小電網關系問題、風能太陽能利用相關政策問題、少數民族地區能源開發的相關政策問題。
重慶市建議,可將已建成的中哈原油管道和正在建的中緬原油管道,在成都、重慶之間建設連接線,實現西北進口原油大通道的聯通。并以重慶為節點規劃渝鄂管道,與湖南長嶺和長江下游的沿江原油管道連接,實現我國西部與東部沿海地區原油管道聯通。上述管線建成后在全國范圍形成“H”字型網絡布局,縱貫南北、橫連東西。
“貴州省曾經探明并開采過大型鈾礦床,具備建設核電站的條件,有關市、州和發電集團對投資核電積極性很高,中廣核等公司正在開展核電站選址研究工作,建議在本次規劃中給予布局。”貴州省還建議,“貴州省水電項目多數承擔防洪、供水、灌溉等社會公益責任,環境和社會效益好,但受氣候及環境條件制約,工程投資大、單位造價高、運行小時少、庫區移民穩定問題等使得水電企業經營日益艱難,建議適當調整水電上網電價。”
像貴州省一樣,西藏自治區也提出了對本省水電建設的看法。“藏東南水電基地是西藏重要的資源優勢和我國重要的水電能源基地,是一項宏偉的事業,工程巨大,是長期性、系統性、緊迫性的任務,必須加強組織領導的統籌協調,防止盲目競爭、無序開發。”西藏自治區相關負責人建議,成立國家層面協調領導機構,統籌研究藏東南水電能源基地在全國能源資源優化配置中的低位和作用,開發時序;統籌針對藏區和少數民族地區移民安置、工程區經濟和社會發展相關政策研究;建立水電規劃、輸電線路、送電方向和和受端市場消納能力三大問題統一規劃工作機制,加快藏東南水電外送通道建設前期工作。西藏方面表示,藏東南水電基地所在地區交通不便,長期封閉落后,工程條件復雜,開發成本高于內地。建議國家安排針對藏東南水電開發的金融、財稅政策研究,如參照三峽建設方式建立國家西南水電開發基金,以降低開發成本,促進、帶動資源地區經濟發展。
廣西省則認為,該省煤炭、石油、天然氣資源匱乏,水電資源已基本開發完畢,規模化發展核電是廣西今后提高能源供應能力、保障能源安全的主要途徑和必然選擇。建議將廣西紅沙核電項目二期工程、白龍核電項目安排在“十二五”開工建設。
五大戰略基地研究有望全部成型
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明確,統籌規劃全國能源開發布局和建設重點,建設山西、鄂爾多斯盆地、內蒙古東部地區、西南地區和新疆五大國家綜合能源基地。
“這五大戰略基地我們前期都有研究。”國家能源局副局長吳吟透露,國家發改委2006年就出臺了山西能源發展的指導意見。
本報記者獨家獲悉,不少地區都出臺了區域能源規劃。如能源金三角即寧夏寧東、內蒙古鄂爾多斯、陜西榆林地區的能源發展已形成規劃,正等待局長辦公會審議;新疆自治區編制了一個能源資源轉化加工的實施方案,已經局長辦公會審議,正在修改。蒙東編制了能源基地規劃,正在意見征集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