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前歐美國家復蘇乏力拖累國際經濟、石油輸出國局勢緊張導致油價高位運行之際,美國國內油氣資源展現出強勁開發潛力和良好的投資前景。在5月底北京舉行的第二屆中美能源峰會新聞發布會上,美國政府部門、能源投資企業代表描述了投資美國油氣開發的良好前景,表達了希望中國民企抓住機遇淘金美國油氣資源的良好愿望。那么,在國內油氣開發步履艱難的現實背景下,中國民企赴美能源淘金會有哪些戰略機遇?
能源合作潛力巨大
中國企業研究與發展委員會秘書長耿清智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雖然近期國際油價出現下跌,但總體走勢是不斷攀升的。作為石油消費大國,中美兩國在如何最大限度提高油氣資源勘探開發的深度與廣度、盡早做到能源自給自足方面有著共同的訴求,同時在油氣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上又有不少可以互補的領域,兩國在能源領域的合作潛力巨大。
“美國有豐富的油氣資源儲藏,中國積累了豐富的油氣資源勘探開發經驗,美國有先進的勘探開發技術,中國有優秀的專業石油人才,雙方合作的前景是十分巨大的,中國企業應該抓住機會。”耿清智說。
能源問題成為當前美國總統競選的焦點問題之一。美國總統奧巴馬認為,解決美國的長期能源供應問題沒有一蹴而就的方法,并于日前宣布成立一個跨部門組織用以更好規范天然氣開采。同時,美國環保署也對油氣井的開采標準作出了有關規定。 圖為5月24日美國總統奧巴馬赴艾奧瓦州舉行競選集會并發表講話。(CFP 供圖)
據了解,當前美國已探明的地下原油儲量為217億桶,美國未被鉆探和開采的天然氣為2140萬億立方英尺。
美國路凱國際能源集團董事長楊冰清表示,隨著國際油價高位運行,開發利潤可觀,投資美國油氣開發行業前景看好,中國民企應抓住美國能源領域的投資機會赴美淘金。
“美國是世界五大石油生產國之一。美國人每年每人要消費26桶原油,而工業是美國的經濟發展命脈,同樣需要大量的油氣資源的支撐。所以美國對本土油氣資源開發的力度不但沒有因為當地企業走出去而減弱,反而在不斷增強。”楊冰清告訴記者。
楊冰清認為,投資美國油氣開發行業有幾大優勢。首先,大量中小型公司正日益成為開采美國本土油氣的主體力量,美國國內石油開采行業競爭日益減少,這樣的現狀為投資者進入美國提供了可行性。其次,美國本土石油產量仍然占消費量的1/3,美國不少石油公司希望從現有油田中開采出更多石油,需要不斷提高技術,不斷獲得資金投入。再次,石油價格處于上升趨勢,雖然會因其他因素有波動,但價格風險還處于比較安全的時期。最后,美國對于油氣資源的投資有大量的稅收優惠政策,非常有利于投資人投資美國油氣資源的開發。
圖為第二屆中美能源峰會新聞發布會現場。(本報記者 徐巖 攝)
據楊冰清介紹,根據美國稅法,投資油井的不可回收成本(人工、化學品、泥漿、油脂等)在第一年可以享受100%免稅。可折舊成本,例如設備,可以享受15%免稅。另外,石油行業的投資可以用來抵消其他主動收入(如股票、債券、營業收入、工資等)的稅務,還享有低產井的稅務減免獎勵、租賃費用的免稅政策等。
正是因為看中美兩國能源領域巨大的合作機會,今年7月27日。由美國加州對外友誼委員會、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共同主辦的第二屆中美能源峰會將在美國華盛頓、舊金山和休斯敦同期舉行,美國前總統克林頓、美國能源部部長朱棣文將出席本次峰會并發表演講。在新聞發布會上,會議首席顧問、美國加州參議員執行議長馬世云也表示,在當前美國重視本國油氣資源的開發,也十分愿意加強與中國企業在能源領域的交流和合作。
“本次會議我們將詳細介紹美國油氣天勘探開發戰略及政策解析、油頁巖及頁巖氣開采技術交流、石油設備供需分析、汽油領域投融資項目介紹,希望有更多的中國企業和投資人進入美國油氣能源市場。”馬世云說。
馬世云指出,未來幾十年,美國將會變成重要的石油和天然氣輸出國,美國政府和加利福尼亞州政府現在都非常重視能源政策,并將為國外內投資者制訂相應的激勵性能源政策,鼓勵其對美國本土石油和天然氣進行更安全、有效的開發。
選擇模式至關重要
據記者了解,盡管美國能源市場為中國企業打開了大門,但是目前直接投資美國油氣開發的中國企業數量很少,而且很多投資來自國有企業,涉足其中的民企僅有青島金王等幾家。對此,專家認為,中國企業應該選擇合適的投資模式,發揮優勢、實現收益最大化。
世界華人石油協會執行會長張磊認為,目前中國民企投資經營美國石油行業可以考慮三種模式:一是整體組合投資經營。可以先在國內由民營企業入股組建有一定資金實力的民營股份制石油公司,把中國的民營企業組織在一起,取長補短、規避風險、形成優勢。二是投資私募基金。對于較小的投資者可選擇能源類私募基金,投資私募基金參股投資美國石油開發項目,但不控股、不對其進行經營管理,只收取紅利。三是選擇邊際井,即購買日產原油15桶以下或日產天然氣9萬立方英尺以下的低產井。
圖為國際能源咨詢機構對世界不同區域非常規天然氣可開采量的預測圖。(資料圖)
張磊認為,選擇邊際井是他中國民營企業家投資美國石油能源行業最好的選擇。中國的許多油井屬于低產井,中國的石油開采技術適應于這樣的低產井,在這方面擁有很大的競爭優勢,而美國邊際井數量眾多,有投資意愿的中國民營企業在尚不具備開發大型石油資源的條件下,購買這些邊際井是很好的選擇。
楊冰清指出,美國石油天然氣行業很適合中國民營企業參與,特別是國際金融危機暴發后,一些美國本土中小石油公司陷入資金困境。在這一背景下,中國企業,包括資金比較富足的華人是有直接投資經營美國本土石油業的機遇。
根據美國獨立石油協會的統計,美國的獨立油氣生產商以中小型私人企業為主,多達13000多家,有60%的油井掌握在私人和中小公司手中。美國石油產量的50%、天然氣產量的60%是由這些中小石油公司提供。
“在這些獨立生產商中,一部分確實資金雄厚、技術先進、經驗豐富,具有很強的競爭力;但也有數量不少的中小石油公司雖然掌握不錯的資源,但因為資金不足而難以經營下去,希望尋找合作伙伴共同開發擁有勘探和開采權益的油田區塊,而這無疑是中國企業的投資機遇。”楊冰清說。
楊冰清認為,實力強大的民企可以收購陷入困境的美國本土中小石油公司自主經營,或者通過注入資本,提供勘探、開采設備和技術入股等方式合資經營。而實力相對比較弱小、又沒有資源的,可以直接采取現金投資,享受收益分成的方式參與合作,甚至只投資一口油井的開采。“當前,美國不少私人投資油井就像投資股票一樣,甚至可以從1萬美元起步,中國企業可以參與頁巖氣、油田等多個領域的投資。”楊冰清說。
據楊冰清介紹,美國單口油井開采平均回收成本大概是2至3年,折合平均每年的收益率在33%左右。據了解,此前中國公司參與美國油氣領域投資,國有企業大多采用購買部分股權的合作模式,青島金王等民企則采取直接收購當地油田,而且收入頗豐。記者查閱的美國一家石油公司宣傳資料顯示,投資該公司在美國每個油井平均需要125萬美元,兩年可收回全部投資,前五年每年回報36%,前十五年每年回報20%。
潛在風險不容忽視
目前,阻礙我國民企赴美淘金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投資美國能源市場可能面臨的風險。楊冰清認為,中國企業投資美國石油行業,面臨的風險主要有技術和政治兩方面。
“技術層面的風險是比較容易克服的,實際上,美國的油井開采成功率已從上世紀80年代中期的50%提升到2012年的90%。因此,更主要的是政策層面的風險,這要求中國企業進行跨國投資時,必須對所在國特點、所有制體系以及監管體系、法律體系等有充分了解。”楊冰清說。
針對此前中國海油并購優尼科公司因為美國國會阻撓而失敗的案例,楊冰清認為,這主要是因為美國認為中國的國家石油公司與美國的中小企業競爭,會危及美國的能源安全,而對此中國民企則不必太擔心。“相對于國企,我國民企去美國開采油田是受到鼓勵的。”楊冰清說,如果中國的民營石油公司登陸美國本土,美國國會和政府沒有必要拒絕,而且很難找到拒絕的正當理由,特別是在目前經濟形勢不太樂觀的背景下,美國政府還是熱切希望外國公司到美國本土投資經營的。面對美國巨額財政赤字,奧巴馬政府堅持美國要能源自給。這充分證明,中國企業走出去必須充分了解美國反壟斷法等法律,規避政策風險。
楊冰清提醒想去美國投資能源產業的中國個人和企業,去國外買油氣田不僅要從所有人手中買下油氣田涉及的相關土地所有權,同時還要購買該地區的礦產權。“如果只是跟地主談的話,開的油田有可能是非法的,你開出的油都可能不屬于自己。”楊冰清說。
馬世云認為,企業赴美投資應注意以下兩點。第一,由于美國各州均由立法權,因此各州的法律規定各不相同,僅僅了解美國國家層面的法律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了解當地法律。第二,針根據修訂后的能源政策,美國對于符合資格要求的國外投資人將給予一定的政策激勵,也要求外國企業為美國公民提供就業機會,要求他們至少要雇傭10名美國員工。
當前公認為最火熱、最具投資前景的美國頁巖氣開發領域,技術層面也存在一定的風險。來自美國的鉆探、地質學家王國定認為,由于美國天然氣價格低,因此企業必須掌握很好的鉆探開發技術,在開發頁巖氣井時同時開發頁巖氣和頁巖油,才能保證企業盈利。
此外,環保風險也是頁巖氣開發不容回避的問題。由于頁巖氣開發需要用到水力壓裂作業,而水中需要加入一些化學物質,因此會遭到一些環保壓力。2004年,美國環護署認為此技術安全,但是近些年來一些州立法要求延遲或者限制使用水力壓裂技術,也給國內企業投資美國頁巖氣開發帶來了一定的風險。
針對有不少能源項目投資規模較大,因此很多投資者還是會對資金安全問題保持憂慮。專家表示,我國企業投資國外應選擇規模較大、手續完美、業績較好、信息透明的公司進行合作。楊冰清表示,路凱國際能源集團的每一個項目都接受美國證監會地方政府的監管。而且,公司采取的是多口油井組合,多種投資組合的投資策略,盡可能降低了風險。此外,所開采的每口油井都安流量控制表,投資人能隨時查到油井的真實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