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三友集團40萬噸/年聚氯乙烯(PVC)、50萬噸/年燒堿技術改造一期工程試車成功,正式投入生產。至此,國內首個純堿—氯堿—化纖—硅業循環經濟產業鏈在該公司成型。
該項目的順利建成投產,滿足了三友集團內部純堿、化纖、硅業各生產線產品互供和廢物綜合利用的需要。
據介紹,該項目總投資4.97億元,在對原有生產系統進行部分提產改造的基礎上,使氯堿產能達到40萬噸/年PVC、50萬噸/年燒堿。按照科技領先戰略,該項目采用了高電密自然循環復極式零極距離子膜電解槽、新型蒸汽合成爐、節能型流化床干燥技術、106立方米大型聚合釜等多項國際、國內領先的新技術和新裝備,有效降低了生產成本,預計年創效益3600萬元。
氯堿裝置每生產1噸聚氯乙烯產生1.59噸的電石渣,若采用堆存方式,不僅占用大量土地,還對周圍環境造成污染。三友將聚氯乙烯生產過程產生的濕電石渣全部用于替代石灰乳供純堿的蒸氨系統和化纖污水處理裝置所用,每年可產生經濟效益1000多萬元。既降低了石灰生產、電石渣處理的費用,又可避免電石渣堆存帶來的環境污染,實現了廢渣廢液的循環利用。
該燒堿裝置產生的淡鹽水則送至公司內部的純堿裝置做原料,可節省大量原鹽,減少了建設投資和原料成本。此外,生產的燒堿還滿足了化纖、白炭黑裝置對原料的需求。生產的氯氣、氯化氫,又可與公司原有的有機硅裝置配套,使氯氣、氯化氫完全達到平衡,避免了脹庫造成的環境安全隱患。目前,該項目已被河北省列為重點循環經濟建設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