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科院知識創新工程重要方向項目——聚乳酸產業化及加工成型關鍵技術研究通過了中科院高技術研究與發展局組織的專家驗收。該項目由中科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承擔,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化學研究所和浙江海正集團共同參與。
中科院長春應化所2007年承擔該項目后,科研人員從L-乳酸出發,采取兩步法合成聚乳酸樹脂,突破了乳酸低聚裂解、丙交酯精制和開環聚合的關鍵技術,開發出片材級、注塑級、耐熱級、薄膜級、纖維級、高結晶性和低成本等10余種聚乳酸專用樹脂,制定了各種樹脂的企業標準。產品質量穩定,并在多個領域得到廣泛應用,他們還解決了制約聚乳酸吸塑、注塑和吹塑等加工成型關鍵問題,形成了系列的聚乳酸加工技術。經過對不同級別聚乳酸樹脂可紡性評價,開發了聚乳酸熔融紡絲技術,可在千噸級預取向絲生產線上正常生產。項目研究期間申報中國發明專利16項,其中4項獲授權。
2008年,項目組在浙江海正集團完成了5000噸/年聚乳酸示范生產線的建設、運行和技術優化,使其成為我國第一家、世界第二家實現年千噸以上規模化生產的企業,形成5個系列20余種產品,并遠銷歐洲和日本等國家和地區,實現產值1.2億元。該項目產品廣泛應用于包裝膜和泡沫材料、生態農業用塑料制品、一次性塑料使用制品、紡織纖維、醫用塑料制品等領域,可為解決環境污染和石油緊缺等問題提供有力的材料支撐。目前該示范生產線運行穩定,預計將于2013年底建成年產3萬噸生產線。
聚乳酸是一種完全可生物降解的新型綠色塑料,不但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而且性能與聚丙烯、聚乙烯相近,可采用注塑、擠出等工藝進行加工,制成纖維、膜、棒、塊、板材等,應用于紡織、包裝等民用、工業用和醫療特殊應用領域,同時解決了塑料帶來的白色污染問題,是世界公認的環保、可持續發展的新型生態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