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吉林省長春市舉辦的第二屆東北亞博覽會上,一種由上海同濟大學開發出的由玉米為原料生產出塑料的技術,因其在能源和環保方面的雙重效應引起廣泛關注。
“玉米塑料”不污染環境
這種新型塑料是由上海同濟大學和一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合作開發的。通過細菌發酵從玉米中提取乳酸,制作成聚乳酸,然后制成塑料。以前使用的塑料是從石油中煉化出來的,既消耗了大量的緊缺石油資源,又造成了“白色污染”。這種俗稱“玉米塑料”的聚乳酸能被自然界中的微生物分解,最終變成二氧化碳和水,不污染環境,還可當作有機肥施入農田成為植物養料,被認為是“白色污染”的終結者。
不僅玉米能做塑料此項技術的主要研發者——同濟大學材料與科學工程學院副院長任杰教授表示,其實聚乳酸的原料不僅僅是玉米,其他多種作物都可以用于提取乳酸。因此,把聚乳酸稱為“生物質塑料”更為恰當。
價格已接近化工塑料
據了解,目前全球只有美國一家公司能大規模生產聚乳酸,每噸售價在3000美元左右。在中國,這樣高昂的價格是市場難以接受的。在經歷了8年研究、1年產業化放大后,任杰教授帶領科研人員終于將生產成本大大降低,出廠價約為1萬元人民幣一噸,接近目前化工塑料粒子的價格。
化工塑料將被全面取代
有業內專家預言,玉米塑料將在5年內全面取代化工塑料,加上玉米塑料的可降解和環保的特性,目前應用領域的技術工藝、產品特性等方面的指標已經達到了化工塑料的水平。
“玉米塑料”不污染環境
這種新型塑料是由上海同濟大學和一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合作開發的。通過細菌發酵從玉米中提取乳酸,制作成聚乳酸,然后制成塑料。以前使用的塑料是從石油中煉化出來的,既消耗了大量的緊缺石油資源,又造成了“白色污染”。這種俗稱“玉米塑料”的聚乳酸能被自然界中的微生物分解,最終變成二氧化碳和水,不污染環境,還可當作有機肥施入農田成為植物養料,被認為是“白色污染”的終結者。
不僅玉米能做塑料此項技術的主要研發者——同濟大學材料與科學工程學院副院長任杰教授表示,其實聚乳酸的原料不僅僅是玉米,其他多種作物都可以用于提取乳酸。因此,把聚乳酸稱為“生物質塑料”更為恰當。
價格已接近化工塑料
據了解,目前全球只有美國一家公司能大規模生產聚乳酸,每噸售價在3000美元左右。在中國,這樣高昂的價格是市場難以接受的。在經歷了8年研究、1年產業化放大后,任杰教授帶領科研人員終于將生產成本大大降低,出廠價約為1萬元人民幣一噸,接近目前化工塑料粒子的價格。
化工塑料將被全面取代
有業內專家預言,玉米塑料將在5年內全面取代化工塑料,加上玉米塑料的可降解和環保的特性,目前應用領域的技術工藝、產品特性等方面的指標已經達到了化工塑料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