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石化網綜合消息 總投資超300億元,建成后產值超700個億,整個產業鏈形成后年產值可高達3000多億元……一個個令人興奮的數字,刺激著海南工業發展最敏感的神經,這就是海南十二五期間規模最大的工業項目——海南百萬噸乙烯項目。今年是海南關鍵的項目建設年,對于作為海南全省新興工業“龍頭”的洋浦來說,百萬噸乙烯項目無疑將是它今年開局之初最受矚目的項目。它的建設對于海南調整產業結構、加快提高經濟實力,實現又好又快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我國乙烯供需缺口高達52%
乙烯工業是以石油為原料,生產合成材料和有機化工產品的基礎原材料工業,產品廣泛應用于精細化工、輕工紡織、汽車制造、機械電子、建材及現代農業等行業,乙烯是石油化工產業集群體系上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節點。
中石化海南煉油化工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趙聚德告訴記者,2010年,我國乙烯產量為1494萬噸,在世界排第二,僅次于美國的2155萬噸,然而目前,中國乙烯自產供應量只能達到需求的48%,還有52%依賴進口。2011年,我國自產由乙烯生產出的聚酯僅787萬噸,進口聚酯達1225萬噸。
“數據上不難看出,我國乙烯產品供需缺口非常大,大力發展乙烯產業化工顯得尤為重要。”趙聚德說,作為國家十二五重點關注項目,洋浦百萬噸乙烯及煉油改擴建1號工程,從啟動之日起就肩負著彌補國家乙烯自給不足的重任。海南百萬噸級乙烯項目在洋浦開發區選址建設,將大大延伸石油化工產業鏈條,對于加快提高海南經濟實力有著重要的意義。
建成產業鏈年產值可高達3000多億元
“海南百萬噸乙烯項目建成后將成為全國產業鏈覆蓋最全的產業,也將成為我國最大一個合成纖維原料生產基地。”趙聚德這樣說。
據了解,乙烯主要是生產三大合成材料,即合成橡膠、合成樹脂和合成纖維。該項目建成后將實現三大合成材料全覆蓋,也將成為我國最大一個合成纖維原料生產基地,合成纖維原料供應排我國第一。除了三大合成材料,衍生出的基礎化工原料的出廠,也將帶動醫藥、添加劑等精細化工相關產業鏈的發展,為海南地方產業的發展帶來很大機遇。
儋州市委書記丁尚清曾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百萬噸乙烯項目一旦建成,將衍生出一條長長的產業鏈,包括塑料制品、高級紡織原料、橡膠等產品。按百萬噸的規模計算,海南大乙烯帶來的自身投資是300億元至400億元,其衍生的產業鏈將帶來至少2000多億元的投資。整個產業鏈形成后,年產值可高達3000多億元,每年可為GDP貢獻近千億元,并為財政貢獻數百億元。
五大優勢促百萬噸乙烯項目落地洋浦
作為國家十二五重點關注項目,那么,洋浦以什么樣的優勢獲得該項目的“青睞”。對此,趙聚德也進行了詳細的分析。首先是洋浦的區域優勢,洋浦是所有進口原油進入中國最近的港口,面向東南亞、東盟,輻射內陸,洋浦是最前沿的港口,物流成本大大降低。
其次是資源優勢,據了解,目前國家正準備在洋浦建設一個320萬噸原油國家戰略儲備庫,同時,洋浦還有一個255萬噸的原油儲備基地,用趙聚德的話來說,“這相當于把百萬噸乙烯工程建在了油田的旁邊,這是其他地方無法比擬的資源優勢。”
第三是港口優勢,洋浦是一個深水良港,平均水深21.3米,國際最大油輪都可進入,周邊海岸線條件良好,靠近洋浦海岸線還可建30多個碼頭。第四是土地優勢,洋浦海岸平坦,縱深開闊;土地貧瘠,無法種植經濟作物,減少土地損失;人口稀少,利于拆遷。
第五個是政策優勢,洋浦經濟開發區依托海南豐富的油氣資源、礦產資源及其他資源,憑籍同時享受保稅區、經濟特區和經濟開發區的政策優惠,三大優惠功能集一體,在享受國家政策方面最具優勢。
年底有望獲核準 力爭2015年前建成投產
據了解,海南百萬噸乙烯項目己于2011年12月上報國家發改委,并列入《全國煉油行業“十二五”發展規劃》的第三位,項目從啟動到基本敲定十二五規劃送審稿,僅用了10天時間,速度史無前例,為加快報批進度,該項目還成立了專門的推進小組,負責全程跟蹤服務報批事宜,力爭在2012年年底前獲得國家發改委核準。
目前,該項目已經確定選址,地質勘察工作也己初步形成,項目細化申請報告與可研報告也將于3月底完成,同時環評工作全面啟動,核準所需前期工作已基本完成。按照省政府要求,海南百萬噸乙烯項目要求十二五建成投產,也就是最遲將在2015年建成投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