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周先貴)杜景玲, 女,32歲,采油工程師,現任江蘇油田礦業開發總公司新疆分部綜合一大隊黨支部書記。2003年畢業參加工作后,一直在域內、域外的野外生產一線工作。在新疆分部工作的兩年時間里,她將江蘇油田精細管理的經驗融入新疆分部的現場管理當中,拋家舍業,甘于奉獻,充分發揮女性細致、溫情的管理優勢,帶領新疆分部綜合一大隊實現了發展壯大,為江蘇油田礦業開發總公司拓展域外市場,打造優質服務品牌做出了積極貢獻。
勤奮工作,她樹立黨員形象
都說女人如花,杜景玲就像新疆分部一朵殷紅的玫瑰,時刻散發醉人的芬芳,綻放絢麗色彩。她總是勤勤懇懇,沒有絲毫懈怠,一門心思用在工作上。初到新疆,她堅持每天跑現場,熟悉現場的新工藝、新技術,不到半個月就熟悉了采油三隊255口井的井位、3座集氣站,4座計轉站,15個流程。針對員工文化和素質水平的差異及新員工比例增加等原因,為了讓員工更好的接受培訓,培訓前她自己備課,自己先掌握自噴井采油和稠油摻稀原理及計轉站和集氣站各項設備的工作原理、使用和注意事項。她每星期必定兩次到現場進行培訓,針對不同工齡的員工開展分階段、分層次有針對性的培訓,使職工整體技能水平有所提高。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中她都力求率先垂范,發揮著一名共產黨員應有的先鋒模范作用。
她把自己的一大半時間用在了這個“大家”中,自然就難顧自己的“小家”。孩兒經常問的一句話就是:“媽媽,你什么時候能休假呀?”每當聽到這時,她的眼圈就發紅,從孩子出生到現在4歲,她和孩子在一起的時間加在一起還不到500天。是的,她虧欠孩子的太多了,作為一個母親,她是不稱職的,但是擁有一個懂事聽話的孩兒,她覺得自己又是幸福的。
思想波動,她穩定員工隊伍
“工資能否在合理范圍內進行漲浮;住房較差,生活設施能否進一步完善”、“代運行人員不穩定因素導致員工培訓難度加大”,杜景玲任綜合一大隊書記以來,不斷積極探索新形勢下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定期召開交心會,與員工及時交流與溝通,了解員工在生產現場或工作崗位上遇到的困難,幫助員工“有問題、解問題直至沒問題”,使每位員工感受到溫暖與關懷,讓員工安心扎根荒漠,營造了家的溫馨。
“現在每月工資上調了300元,一座建筑面積700平方米職工住房擴建工程快要竣工,工程建成后,將有效解決我們住房環境差、居住擁擠的難題,杜書記和分部領導能夠設身處地為員工著想,讓我們住得舒心,我打算在這里長期干下去”采油四隊員工張越鵬說。
愛崗敬業,她和諧溝通架橋梁
采油四隊遠離基地,目前是綜合一大隊分隊人數最多的隊伍,管理難度相對較大。2012年2月19日對她來說是很忙碌的一天,也是很充實的一天。早上9點她從基地出發,經過三個小時的車程,12點到達托甫臺基地,根據前一天分隊匯報的電路存在問題,她和電工師傅經過仔細的排查后發現,食堂的電路需要進行整改。目前最急迫的就是缺少三項電纜,于是她很快找到甲方,將困難和詳細情況說明后,甲方同意將備用電纜拿出來50米。經過幾個小時的忙碌,食堂的電路已經整改好,此時已是下午2點,匆忙吃了一口飯,休息了片刻,又對宿舍的電路進行排查和整改。下午6點,對水管線進行解凍和潛水泵更換。最后就是對熱水器和食堂蒸箱進行維修,全部工作下來后已經夜里9點了。這時讓食堂工作人員給每個人簡單的下了一碗面。員工李宗貴吃上香噴噴的面條后,當即用毛筆奮筆疾書寫了一副對聯“油田麗人,背井離鄉,思念親人把情藏;鏗鏘玫瑰,異地飄香,和諧溝通架橋梁”送給杜景玲書記。
榮譽面前,她收獲快樂和自信
在工作中,杜景玲堅持多學習、多實踐、多思考,多創新。平凡的工作是孕育偉大成果的土壤,偉大的業績來自于平凡的工作。最近兩年,由于現在的工資地域差別,員工招募越來越困難,導致到學校招生男員工的時候必須搭配女學生,再加上采油現場的特殊性,女員工的崗位很少,甲方不認同招募女員工。在這種情況下,她提前跟甲方溝通,首先將女員工心思縝密,不容易出差錯,其次在塔河這種環境下,增加女職工可以活躍氣氛。經過周密的考慮后,甲方同意接受部分女職工,對于穩定員工隊伍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她的工作得到了領導的認可,她先后被評為江蘇勘探石油局十屆職工代表大會代表、局優秀共產黨員、礦業開發總公司女職工素質工程先進個人、優秀青年工作者等殊榮。2011年8月她認真組織職工參加西北石油局塔河采油一廠的技能比武大賽,采油三隊選手再次獲得采油工種團體第一的好成績,提升了江礦品牌在西北石油局塔河采油一廠的美譽度。這個典型的“80后”女孩用自己的汗水和努力,贏得了眾多老職工的佩服和信賴;用自己的智慧和才干,贏得了分部領導的肯定與欣賞。現在的她依然是那樣微笑著,將滿腔熱情傾注于工作中,時刻用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在工作中她收獲了快樂,也收獲了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