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在普光氣田采氣管理站的站控室里,人們經常會看到一位身穿紅工衣、腳蹬鋼板鞋的青年女工。哪里有自控故障,哪里就會有她的身影,她就是采氣廠維護維修站自控組組長何玉英。兩年的工作經歷,讓這個80后小姑娘技能水平得到了快速提高,從對自控系統的一竅不通到現在的獨當一面,她已經把自己的青春激情、熱血丹心深深的融入了這一片青山綠水,獻給了普光氣田的開發建設事業。
2009年7月,這個剛剛大學畢業的姑娘,懷著激動的心情來到了普光氣田。在這里,她第一次見到了高含硫氣田的集氣站,第一次接觸到了各種國際先進水平的裝置設備,陌生的工作環境讓她感到不知所措。她暗下決心要讓它們變得不再陌生和神秘。請教師傅、查看流程圖、沿著管線摸索……一遍又一遍,一天又一天,她穿梭于各個設備之間。通過參與后85億產能平臺緊張的單調、氣密、聯調、酸氣試運、方案的編寫、計量器具的統計、流程圖的修改等一系列工作之后,她對現場工藝、設備以及自控系統有了基本的掌握。
鑒于她出色的工作表現,何玉英被安排到普光203集氣站跟隨廠家學習SCADA系統并獨立調試整個站場。緊接著,普光103集氣站投產在即,她又加入了“5人調試小組”,對普光103集氣站進行了為期10天的調試工作。之后,她又負責三號線的問題整改。白天上現場,晚上寫材料。在普光的日子是忙碌的,接觸現場也是頻繁的,不過正因為忙碌,她學到了更多;正因為頻繁地接觸現場,她對自控、儀表以及現場其它設備有了更深入地了解和掌握。
2010年6月8日,她來到了技術保障站,這里給她提供了一個更為廣闊的學習平臺。17個站場、28個閥室的火氣抽檢讓她熟悉火氣設備操作的同時也讓她走遍了所有站場和閥室,對三條生產線有了一個更為清晰的認識。10月,她的實習生涯告一段落,被聘為技術保障站自控技術崗技術助理。抱著一種對技術的熱衷與執著的態度,她積極用心地投身于日常的自控、計量、通信工作之中,親自實踐、多方交流、虛心請教,努力掌握每一項故障的處理案例。去年國慶期間,為了完成37項自控、計量問題的集中整改,她和同事一起三人立足于一號線,先簡后難,奔波于各個集氣站、閥室、隧道之間,在一周之內完成了23項問題的整改。隨著日積月累的故障處理,SCADA系統、加熱爐、流量計、以太網……對她來說都不再陌生。
2011年6月,大灣集氣站投產在即,時間短、工期緊,但來不得半點馬虎。她仍然認真耐心地檢查每個站場、閥室包括中控室的機柜硬件圖紙及軟件組態,不放過每一個端子的去向,不遺留任何一個數據代碼,確保大灣SCADA系統無一遺留問題制約現場調試和按期生產。現在她對整個SCADA系統基本有了較為全面、系統的掌握,無論是硬件還是軟件方面的業務素質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虛懷若谷的學習態度和鍥而不舍的學習精神,使她在思想上以自信取代迷茫,技術上從生疏走向熟練,如今已經能夠獨當一面。她先后獲得了“優秀女職工”、“優秀員工”、“優秀共青團員”等榮譽稱號,參與編寫的2010年《SCADA系統現狀及優化建議》獲得采氣廠技術動態分析三等獎,《自動控制系統在高酸氣田的應用及優化》獲得普光分公司科技進步三等獎。
面對眼前蒼翠的大巴山和秀美的后巴河,何玉英頭戴安全帽,肩背空氣呼吸器,身穿紅裝,英姿颯爽,她變得更加從容與自信。
(中原石油報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