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宋執玉 王楠)6月6日,油氣集輸總廠輸氣分廠隆重舉行了“我愛我的崗位”推進滿意度建設演講會,典型代表的事跡在員工中引起了共鳴,產生了反響,成為眾人矚目的“焦點”。
他們有著不同年齡,不同的性別,來自不同的崗位。有的已經是一名基層管理者,有的還是剛剛起步的新員工;有的起點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勞務工,有的更是光榮退伍的軍人。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勤學苦練,立志成才,在自己的崗位上并發出耀眼的光彩。
對荒蕪小站從不屑到不舍的新員工
他也曾品嘗心理落差背后的心酸和無奈,想逃離這荒蕪的小站;他也曾想挑個輕松的崗位,打發寂寥時間。可現在如果有人李欣銳,三年了你為什么沒有離開?回答是:因為這里有我深深眷戀的崗位。
2009年的大年三十,李欣銳第一次在黃河北的清冷小站上堅守崗位。當舒緩的氣流聲響起時,一種自豪感油然而生:餃子工程也有我的一份功勞!他暗暗下定決心:我要留下,我要好好干!為系統提升專業知識,李欣銳堅持跑現場、盯氣井,把所有的休閑時間都撲在地宮里的氣井資料上,了解了132口氣井從勘探、完鉆到生產的每個環節。很快他由一名對專業知識的茫然無知的大專畢業生成為一名合格的技術員。他創新提出了利用“節點逾越機理”和“參數正式可變技術”提高氣井產能,成功將化排措施有效期由5天提升至8天,自然遞減率由19.7%降低至18%。他撰寫的《提高陳家莊氣田天然氣產量》QC成果被評為管理局優秀成果,并推薦為中石化二等獎。他被評為勝利油田“青年崗位能手”,同年又成功入圍“勝利希望獎”。
敢于和起點“較勁”的人
一個人的起點并不代表一切,重要的是學為我用,工作中有一股子鉆勁,不斷實現自我超越。劉維國,就是一個敢于跟起點“較勁”的人。
他由一名與大學擦肩而過的勞務工,敢于向大學學府較勁,用三年時間攻下了石油大學全部十五門的課程;他由一名懵懂的工人,敢于向技能較勁,2004年,他取得了油田輕烴裝置操作工第二名的優異成績,成為了油田第一批輕烴技師,并從一名勞務工轉為了正式工。而多年的工作積累和不懈努力,使他如愿以償的實現從技師、高級技師到主任技師的轉變。如今,走上了工段長的崗位的他,有和高科技設備較起勁來,他參與實施的《安全隱患預控管理》獲管理局現代化管理創新成果三等獎,參與撰寫的《精細化現場設備管理》獲得總廠現代化創新成果一等獎,還有多項技術改造和合理化建議在總廠獲獎,創造經濟效益近百萬元。
愛注夕陽的軍轉干部
作為一名軍轉干部,黃武宗有著雷厲風行的剛強和果敢。作為輸氣老年站站長,黃武宗卻用繞指柔情的細致和耐心,無怨無悔的與老人心手相牽默默走過八個春秋。
老年工作瑣碎,在別人認為微不足道的小事,對老年工作者來說卻是一刻不能耽誤的大事。他跑前跑后,三番五次的聯系具體事宜,終圓了4位行動不便的老人在家中足不出戶查體的夢想。為老人分發物品,哪怕一本掛歷、一封信件,他們都要為住在基地、勝采、鉆井等外圍小區的老人們一戶一戶送到家中。八年里,黃武宗已記不清多少次深夜被急促的電話鈴聲叫起,送老人去醫院就診;更記不清多少次握著老人的手讓老人欣慰的走向另一個世界,幫助就家人操持老人的后事。經常有人勸他:一個大男人,整天圍著老頭兒老太太們轉,換個崗位不好嗎?而他卻想,我們不關心老同志的今天,那誰又會來關心我們的明天呢?在他的帶動下,多年來該站涌現了一大批離退休優秀共產黨員,老年站也連續16年榮獲管理局“老年工作先進集體”,連續8年被管理局評為老年示范活動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