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吳迅)徐建豐在蓮都油庫工作已有八個年頭。從發油到警消,再到機修、卸油,直到現在的計量,身為一名基層操作崗位的勞務工,八年間油庫大部分的操作崗位都出現過他的身影,浸漬著他的汗水。“我是一顆螺絲釘,哪里需要,我就釘在哪里”,這位油庫的“百面郎君”在平凡的崗位上演繹著一段又一段不平凡的人生,其間的酸甜苦辣,也只有他自己最明白。

發油臺上的“徐大哥”
2004年元旦,26歲的徐建豐帶著一絲青澀走進蓮都油庫的大門。“先做著看吧……”他心里默念說,連他自己都沒有想到,從此他將和這座油庫結下不解的情緣。那年冬天市場柴油供應緊張,油庫門前排起了長龍,前來裝油的車輛經常需要排隊等上好幾個小時。當時人手非常緊缺,為了能夠盡早站上發油臺,徐建豐白天學晚上練,通過觀察老員工的操作習慣,他在“發油七步法”的基礎上作了一些調整和創新,讓整個流程更加順暢。同時他建議為等待的司機提供報紙和熱水,主動與他們攀談,安撫駕駛員焦躁的情緒,許多駕駛員都親切地稱呼他為“徐大哥”。凌晨的發油臺寒冷異常,加上油庫處于山坳,潮氣比較重,“徐大哥”在那時落下了關節痛的病根,一到下雨天就容易犯病,疼得直冒汗。妻子曾經埋怨他拿自己的身體開玩笑,他笑稱這個是“光榮的印記”,其實他心里清楚,自己這是“上癮”了。有人問過他為什么這么拼命工作,他樂呵呵地說了句:“我找到自己的精神寄托了!”
卸油臺上的“保潔員”
徐建豐在卸油崗位上也是兢兢業業,只要是他負責維護的設備永遠都是光亮如新,設備保養牌寫上他的名字就如同貼上了一張免檢證。05年冬天,麗水遭遇寒潮天氣,室外溫度降至零下,寒風凜冽。油庫主任巡檢時看到徐建豐吃力地拎著水桶從遠處山腳走來,而他維護的閥門上有一層薄薄的水跡。一問才知道,原來油庫附近煤場的煤灰隨著風飄灑并堆積在卸油設備上。由于煤灰顆粒細小,用干布擦拭會留下黑色印記,不巧自來水因水管凍裂無法使用,為了保持設備的清潔,徐建豐便從一百多米遠的山腳打來清水,擦洗完畢后,再用干布將水漬拭干。“你負責的那幾個泵也不要半天時間擦吧?看你手凍成這樣……”主任關切地說道。徐建豐憨憨地笑道:“呵呵,擦的時候,發現別的泵不干凈,看著不舒服,就順帶一起擦了。”“那可是好幾倍的工作量啊!”看著那雙浸在冷水里.凍得通紅的手,主任感慨地說:“小伙子,悠著點,別累壞了自己。”氣喘吁吁的徐建豐笑笑說:“謝謝主任,擦洗慣了,皮糙肉厚的,不怕。”
油庫的義務“消防隊員”
除了認真做好本職工作以外,多年來徐建豐主動協助油庫主任分擔油庫員工消防理論知識、實操技能的培訓工作,協助分管主任負責油庫消防設施設備、應急物資的全面管理。每月19號是油庫的應急消防預案演練日,不論刮風下雨,抑或是本該屬于他的休息日,總能看到他帶領員工進行消防演練忙碌的身影。整日下來,他常常疲憊不堪,卻從未說過一個“苦”字,看到那雙布滿血絲的雙眼,員工們既感動又心疼。2011年,蓮都油庫共進行37次預案演練,他沒有落下一回。“安全勝于一切,只有將安全意識刻到每個人的骨子里,才能夠讓人放心!”公司表彰大會上,徐建豐斬釘截鐵地說道。為了使消防水帶都處于有效的使用狀態,徐建豐還設計制造了消防水帶壓力檢測儀,外形輕巧,制作簡單,使用靈活。小小的發明創造為油庫消防設備的正常運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油庫的工作任務相當繁重,雖然辛苦,但徐建豐始終沒有忘記學習,工作之余他堅持向課本學、向實踐學、向他人學,沒有任何專業基礎的他通過不斷努力,考取了2010年油品計量高級工,在省、分公司和地方政府部門舉辦的各類比賽中也取得了不俗成績,多次被評為麗水石油分公司先進工作者、優秀員工和青年崗位能手等。2011年,徐建豐在銷售企業“比學趕幫超”工作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評比中,被銷售公司授予“個人標兵”稱號。
榮譽并沒有讓他沾沾自喜,相反激勵他發奮圖強。“低調做人,高調做事”是他奉行的處事原則,他曾說過“雖然我是一名勞務工,但中石化給了我成長的平臺,能夠成為中石化麗水石油分公司的一員,是我的幸運!”
如今,在計量崗位工作的徐建豐最放心不下的就是他的老婆孩子。“平時工作忙,家里就是妻子在操持,陪孩子的時間也少,我感到很愧疚。”說起自己的家人,這位“百面郎君”的眼里流露出一絲淡淡的憂傷。去年老婆生孩子,本來已經請好產假,但是為了準備技術比武的事,他和妻子商量決定放棄假期。“哪個女人不愿意老公陪在自己身邊呢?但是沒辦法……下次我一定好好補償!”徐建豐暗自嘆了口氣,轉身又去準備槽車計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