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李曉)窗外,巨幅的白色水簾一字排開,似乎在準備放映一場超寬屏的水幕電影。窗內,屏風玻璃上黃色的向日葵和白色的蒲公英綻開了笑臉,笑臉前是不停閃爍著各種數據的DCS系統的顯示器和操作它們的主人——水聯合五循的當班員工——大班長朱建斌,班員丁慶秋、沙良勤。
32℃,26℃,40℃,35℃。這是朱建斌最近念叨的最多的幾個數據。對溫度高低的高度敏感,讓朱建斌和他的班員們個個都成了“溫度控”。32℃,是循環水的出口溫度的最高控制線,這根線是不能逾越的生命線,超過這根線就意味著南區所有裝置的正常生產會受到沖擊。26℃是室內的空調設定溫度,同樣是要嚴格控制的。40℃是目前循環水進口的溫度,35℃是當前戶外的最高氣溫,這兩個溫度也是生產上要參考的重要數據。
把進來40多℃的水降到符合生產裝置需要的32℃以下的水,自然要耗費不少電,三樓平臺上用來降水溫呼呼轉的四臺風機功率可大啦,水聯合裝置的節能考核可盯得緊呢。
如何既保證出口的水質合格,又做到應省則省地節能呢?運用之妙,存乎一心,這些“溫度控”們有自己的招數。
加強巡檢是硬招,五循的機泵都在戶外,容易出狀況,上午8點一接班,他們就一茬接一茬地往外跑,班長看完班員看,塔上看后塔下看,看了溫度看壓力,就怕設備出什么意外。這不,01A泵壞了還沒修好,機電公司的維修工來了,趕快配合他們吧。
加強調整是絕招。進來的水溫,外界的氣溫,都在不停地變化,而出口的水溫要求是恒定在32℃以下。這對操作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到了下午兩點,這是一天中氣溫最高的時候哦。溫度控們可有經驗了,知道這個時候水溫最高,丁慶秋就輕輕地把風機的頻率往上調了幾赫茲,這不,快到紅線的出口溫度又穩住不漲了。
對于室內空調溫度的控制,他們也不含糊。雖然刺眼的陽光照進室內,26度還是顯得有點熱,不過,他們堅持紅線不動搖。沙良勤說:“溫度不能降,我們可以開電扇嘛。”呵呵,還真是好辦法,既沒有違規,又保證了室內的涼爽,還節能,真是一石三鳥啊。
天天守著“水簾洞”,朱建斌這幫“溫度控”們都變得像孫猴子一樣精。不過,打好節能降耗的效益戰,就是需要這幫“精猴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