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召開的山東省石化行業設備管理經驗交流會上,專家呼吁化肥行業中的尿素合成塔、煉油企業的高壓釜、重要壓力管道等特種設備的監管應與時俱進,不斷創新工作,提高綜合管理水平。
山東省石油化工設備管理協會會長王興來在會上提出,隨著企業的快速發展,裝置的大型化、企業的集團化、新工藝新材料的推廣應用、節能減排的新形勢都對特種設備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此,他和與會專家對加強化工特種設備監管提出了建議。
一是從源頭抓好設備質量安全工作。設備選型要按設計要求進行審核復查,核實操作參數,并按設計要求制定操作規程、檢修規程等;設備設計單位應按標準設計,并考慮設備具有易于制造、便于操作、安全可靠的性能;制造單位要嚴格按照圖紙要求進行施工,特別是壓力容器的制造務必要確保質量安全。專家提醒,國家質檢總局近期擬推行容器制造質量召回制度,應予以關注。
二是繼續注重壓力管道管理。隨著壓力管道全面建檔登記工作的開始,強化壓力管道檢驗檢測工作被提上議事日程。化工企業應抓緊做好相應工作,對重要管道要加快落實檢驗計劃,對資料不全、材質不清的老管道要加快落實更新計劃。針對個別企業壓力管道檢測率低、事故隱患多的情況,各級主管部門應加強監管,抓緊督促其進行整改,以免造成企業不應有的損失。
三是全面做好設備管理基礎工作。深入開展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工作,是實施安全許可制度、強化源頭管理的有效措施,是構建“科技、制度、監管”三位一體保障體系的重要方法,是建立安全生產長效機制的有效途徑。化工企業應以強制開展安全生產達標升級工作為契機,按照《危險化學品從業單位安全標準化通用規范》的要求,結合單位實際,因地制宜,完善設備管理制度和機制,特別是對特種設備和重大危險源的管理以及事故應急救援體系,要開創性地做好標準化工作,切實提高設備安全運行水平和安全保障能力。